高考首日结束后,昆明考生普遍反映语文和数学跟往常难易程度差不多,但部分题目出题方式有些改变。
昨天在云师大附中考点,刚走出考场的昆一中女生小官就说,“今年阅读竟然考了科幻小说,完全没料到,我没怎么读过,也不知道答得怎么样。”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是全国三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1981年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三个标语,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
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春城晚报CW客户端在第一时间首发作文题目后,1小时内点击率超过7000次,许多网友看到作文题,都觉得有点不好下手。在微博上,许多网友对作文题也是热议纷纷。
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考生都说作文题目不算难。“这些都是热点话题,之前都了解过”,云师大附中一名考生说。
而在云大附中考点,亨德森高新一中一名女生表示,“刚看到题目并不觉得难,几个标语都很熟悉。但将这几个标语串起来完成作文还是不容易的。”
昨天考试一结束,春城晚报第一时间联系了云大附中几位初中学生,请他们以初中生的视角来试着写一写高考作文。几位学生都写得不错,本报特别选登其中的2篇,其他作文详见“春城晚报乐学派”微信公众号。
绿水青山
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初三(15)班 黎芮彤
指导老师 杜娟
老画家夹着他那块旧画板,三步并作两步地跨过臭水沟,在这片脏得看不见本来颜色的土地站住,拿钥匙开了门,带点欣喜地叹了口气:“到了。这儿就我一个人住,有时候我儿子会来看我……你们老师很快就来,先歇歇吧。”我们几个不慎走失的中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才局促又警惕地进了门。
进门我便被客厅墙上那张画吸引了。连绵的青山下有涓涓流水潺潺而过,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纵使我不懂艺术,也被这高超的技法与质朴深沉的情感深深震撼到了。
“唉,这是几十年前我的老画了,那时候山清水秀的,多好!人也热情得不得了……”老画家一见我们不错眼看他的画,话匣子就有些收不住了,黝黑的脸上褶子里藏满了喜悦,有点小得意地晃晃脑袋,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哪像现在,土黑了,人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
他忽然噤了声,头也不晃了。一个男生试探性地小声接了句:“我奶奶也这么说。”老画家立刻又笑了,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老人家身子骨硬朗,笑声也像他的身体那样爽朗,就是年纪大了,话跟打翻了的茶一样哗啦啦收也收不住。他坐在屋子里,给我们倒了茶,指点江山一样豪情万丈讲他以前的故乡,讲他年轻时的画、他的儿子和乡人。末了豪饮一碗茶,回味似地说:“环境是根呀,以前人多好!那时候山绿得跟什么似的,哪像后来,生活好了,山没了!”摇摇头,又吃了一碗茶:“不过前几天我看电视,说要搬工厂,水要是再清回来,比什么都强!”他的脸上有种对梦想的憧憬。那一刻我看他笑,竟有种澎湃的生命力,仿佛青春再现,返老还童。
门突然响了,一道男声响了:“爸,我来看您了——您跟谁讲话呢?”老画家迎上去,一对城市打扮的夫妻进了门。那位女士满脸疲惫,满是警惕地打量着我们,见是几个初中生,放心不少。跟老人问了原委,才终于放下心,很亲热地招待我们。
老师来了,老画家意犹未尽。竟提了特产让我们拿回去,自然是百般推辞;路上又经过那条散发异味的臭水沟,我便禁不住想那个老画家,想他的淳朴与笑声。大概这样的人,只有绿水青山方滋养得出来吧;也只有水清了,环境的根好了,这样的老人才能过上他梦想中那样山清水秀、人人淳朴的日子。
老师评语
小作者从一个老画家的“青山绿水图”入手,把老画家的感叹和环境的问题巧妙连接,正好切合本次云南高考作文的第二则材料。虽然故事有些刻意,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能够把生活细节融入宏大的主题中,并表达自己对于环境美好的向往之意,已是难得。
开花
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初三(15)班 邬佳颖
指导老师 杜娟
风横斜着过来了,同枝的花就会随风而堕,落向不同的方向。花似人,人亦似花,命运似乎就在风中决定了。
我回顾起祖父的故事,他在时代风雨中飘摇落地,而后开花。
从曾祖父起,三世为农,蹲守在贫瘠的土地上,把一生的故事都深埋进了泥土中。到了祖父这一代,是交白卷的糊涂年代,祖父稀里糊涂进学读了书。祖父在众姊妹中最勤学,又有天分,拿着担松毛的二毛钱,同时与土地和书本打着交道,一直骄傲地念书到高中。
故事讲到这个时候,祖父拿起一杯茶抿抿嘴,安放下茶杯,点起一根烟来了。他徐徐喷吐出一道呛人的烟气,只一口就重重压灭了烟火,问:“你说我是怎么选择的?”我看着祖父的神情大有悲凄之意,便大概猜出了五分——祖父并没有继续念书。不等我回答,祖父已经释怀,恣情大笑起来:“县里小学的校长,我的小学同学,从前是不如我的。我太心急了,要是我再等两年,等到七七年……”我知道,祖父没有等到那个机会,他的花终归没有落在继续求学的土地上。
退学后,祖父的人生以另一种姿态继续着。改革开放掀起了一阵创业热潮,祖父毅然选择离开了抬头是天、低头是泥的农村,开着锒铛作响的拖拉机,一路尘土、一路颠簸,到了广西。广西靠海,夏日里熏蒸难耐,祖父的汗水始终流不尽,精神气儿也总使不完。南下的日子虽苦,祖父始终怀揣着离校时憧憬过的梦,想要在新时代里拼出个所谓来。他往来运送桂地小小的荔枝,母亲回忆起来,犹记得童年唯一能被吃腻的,就是桂地的荔枝。
随着政策的改变,祖父辗转多地谋求生计,在拼尽全力向前迈步的日子,家里逐渐地好过起来,逐渐开始了幸福和安定的生活。
时代的强风中,祖父兜兜转转,忙碌一生。他曾错过许多,也因此获得机会,命运是在风中决定的,不过他并不抱怨,他懂得顺风前行,与这个时代握手言和,终于飘摇落地,而后开出灿烂的花。
老师评语
《开花》这篇文章,小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抓住祖父一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凸显了时代浪潮对农民生活和思想的改变,对于高考题中的“时代”意识还是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更多明确“我们”的使命和目标,缺乏对于时代变革的更深入的思考,毕竟初中学生的作文更多地是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小事,对于宏观方面的理性思考稍有欠缺。
(统筹 刘超 记者 李思家 张清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