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者靖坤
生命因坚强更美丽
在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学生,他因右脚胫骨患病是全校唯一每天拄着拐杖上学的学生,他就是三(2)班学生者靖坤。
5月11日下午3时20分,又到了学校每周一次的管弦乐器课,者靖坤身前背着书包、身后背着萨克斯,独自一人拄着双拐,从三楼的教室下楼,再到另一栋教学楼的2楼管弦乐训练班,开始他最喜欢的管弦乐排练。
虽然他腿不方便,可是并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通过多年对钢琴和萨克斯的学习,如今的他已是学校管弦乐队的一名成员。
“我儿子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成熟、懂事。”者靖坤的父亲鲁金华说,孩子自出生右脚胫骨患病,从此全家人走上了漫长的治疗之路。近10年来,父母带他先后到昆明、上海、北京、湖南医治,做了四次手术。面对父母的付出,小者心怀感激,总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父母少操心。整理房间,洗红领巾、洗袜子、拖地,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不要父母的帮助。
面对病痛与行动不便,者靖坤比别的同学更加勤奋向上、自信坚强。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者靖坤曾荣获学校 “阅读之星”,“学习之星”,“语文小博士”、“英语小博士”等荣誉称号,阅读习作也先后荣获省、州奖励。
记者 吕瑾
丽江市古城区一中李海燕
陪留守老人,就像陪外婆一样
家住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委会龙竹村5组的李海燕,是古城区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村里只要一提起她,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其实我的心里,早已把她当成了孙女。”这是金龙村王奶奶深藏在心底、最想对李海燕说的话。王奶奶的大女儿住在离金龙村几十公里外的金江乡,小女儿已经去世,儿子外出打工,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燕在广场上看到苦着脸的王奶奶,她热情地和王奶奶打招呼,并攀谈起来。当她了解到王奶奶的苦闷后,便和王奶奶约定,每个周末都到活动广场陪奶奶说说话。没多久,李海燕和王奶奶的“秘密”在村里不胫而走,一到周末村里的其他老人也会像王奶奶一样在活动广场等李海燕。
金龙村是移民新村,村民由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库区所涉及的5个乡镇、28个村民小组的移民组成。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常常感到孤单。
“村里爷爷奶奶挂念家人,和外婆挂念我是一样的。”李海燕说,外婆每个周末都会走几里路来家里等我,为的就是和我说上几句话,我陪爷爷奶奶,就像陪外婆一样。为此,李海燕每到周末都会带着点心到活动广场看望老人,和老人聊天,听老人讲心事,一起分享小点心。
记者 和茜 康平
澜沧县勐朗镇小学郭魏英
面对艰辛,她选择乐观
“不管有多么想家,每个月只回家一次。”今年13岁的澜沧县勐朗镇小学学生郭魏英,从二年级就开始住校,并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十分苛刻的规矩。
在澜沧县勐朗镇小学校园里,郭魏英讲述着其中的缘由:由于家住勐朗镇布老村的拉祜族寨子,小山村距学校有30多公里的山路,母亲生病过世后,家里经济困难,看到家里所有的农活都落到父亲身上,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她暗下决心,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绝不让父亲操心。
采茶、放牛、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每次回家,小小年纪的郭魏英抢着分担家务,父女俩相依为命,做完了一天的农活,她会帮父亲捶背揉肩,和父亲聊聊学业、谈谈心。她从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开口要钱或其他礼物,每次考了好成绩,她只让父亲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这个孩子太懂事了!”勐朗镇中心小学老师朱琳说,只要提起她,大家都会竖起拇指。在旁人眼里,这个皮肤黝黑、个头娇小的拉祜族女孩,似乎早早就历练得像个“大人”一般:担任班长,做事认真,她是老师的好帮手;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她是同学的好榜样。
“她是个爱笑的女生。”采访中,小姑娘和同学们个个充满了朝气,大家对郭魏英评价最多的词是:乐于助人,很爱笑,很勤快,很好相处……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郭魏英选择了坚强和乐观。
记者 沈浩
耿马县一中袁厚美
一家人在一起最温暖
她总是耐心地帮助两个哥哥吃饭、穿衣,还会帮助哥哥进行简单的四肢锻炼,陪着他们做康复,教两个哥哥玩简单的游戏……就读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中初中部的学生袁厚美说,“我只希望我们一家人都好好的,我只期盼哥哥能快点好起来”。
袁厚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全家5口人,两个哥哥都患有脑瘫,父母起早贪黑忙于生计,从上小学开始,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就落在了袁厚美的肩上,如今已有5个年头。
袁厚美活泼、开朗、懂事。她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哥哥学会了一个简单动作后脸上露出的笑容,这个时候她比哥哥还要高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两个哥哥明显懂事了很多,也特别听袁厚美的话,只要她一出现,哥哥的脸上就会立刻露出婴儿般的笑容。
班主任段文珠评价说,她在生活上,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由于家庭的缘故,她比其他同学更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她省吃俭用,尽可能地为父母减轻负担。在思想上,她积极乐观向上,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用她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袁厚美虽辛苦但充满阳光,面对家中的困难,她选择了微笑面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的希望,用爱为重病的哥哥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每一次看到女儿为了两个哥哥忙前忙后,袁厚美的妈妈心里直泛酸,一直觉得很亏欠女儿。但懂事的袁厚美总是反过来安慰妈妈,照顾哥哥是应该的,一家人在一起是温暖的。
记者 李春林 谢进
禄劝县第一中学刘光强
救人于危难是天经地义的事
“就是一件寻常事!”刘光强脱口而出。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闻听自己获评云南省“新时代好少年”时,刘光强显然有些意外。他说,救人纯粹是出于本能,就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
故事要从2014年的国庆节说起。那年,刘光强13岁,是一名初二学生。10月6日早上,刘光强及家人驱车前往禄劝县撒营盘镇砍邓村委会迷乐谷水库游玩。11时20分左右,正沉浸在水库美景中的他,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啊!有人落水啦!”
刘光强闻声跑了过去,看到水里有个小男孩在挣扎。
“扑通”一声,刘光强的哥哥已跳了下去。“来不及多想,刘光强也跟着跳了下去。
小男孩溺水处离岸边约三四米远,不会游泳的哥哥差点滑了下去。“我哥也不管了,赶紧先去拉小男孩。”刘光强满脑子都是救人,自己也被水呛了。
他让小男孩抱住自己的脖子,然后努力往岸边游。最终,在赶来的大人帮助下,大家合力把小男孩救上了岸,并采取了应急抢救措施。
正当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刘光强又跳进了水里。
“七八米外的地方,还有个小女孩漂着。”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已奋力朝她游去。
“看到她有反应,我就让她搂着我的脖子。”刘光强搂着小女孩精疲力尽地游到岸边时,小女孩仍十分惊恐不敢放手,直到刘光强跟她说“到岸边了不用害怕了”,她才把手松开。
再后来,公安、消防人员陆续到达。刘光强却悄然离开了。
“如果当时不下去,会内疚一辈子。”刘光强始终觉得,救人于危难是天经地义的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能无动于衷。
记者 茶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