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科教文体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赞!这些新时代的好少年
2018-06-01 08:03:44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他们中有倡导同学爱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有潜心钻研发明的“科学小达人”;有悉心照料患病父母的孝顺儿女;有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勇救落水儿童的“阳光男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他们是——

祥云县下庄镇第二中学袁紫妍

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的蓝天

祥云县下庄镇第二中学15岁的袁紫妍,11年来用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的蓝天。

初夏的早晨,小紫妍笑眯眯地从屋里抱着妈妈出来晒太阳。帮妈妈梳头,煮饭、切菜、做家务……早已是小紫妍除了学习外的生活常态。

紫妍4岁那年,妈妈从山崖上跌下,造成了全身瘫痪。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外出务工,照顾妈妈的重任便落到她幼小的肩上。慢慢地她学会了做饭、洗衣服、割牛草、背玉米秆等。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去世了。从此,她与妈妈相依为命。上学前,小紫妍都要先做好饭,喂妈妈吃完,才匆匆地赶去上学。上了初中,学校离得更远,为照顾好妈妈,她没有时间上早操、早读,也不能上晚自习,只能走读。

“上学期期中考成绩居学校同年级第一名,期末考成绩居学校同年级第6名。”班主任邹玉琼说起紫妍几度哽咽,小紫妍不但学习好,还自学中医知识,给妈妈按摩,寻找中草药。

交谈中,小紫妍的妈妈几度落泪,而小紫妍却一直微笑着,一边帮妈妈按摩双腿,一边帮妈妈擦眼泪,并安慰着,“没事,都会好的”。

“我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小紫妍在日记中写道。

记者 管毓树 通讯员 杨爱霏

泸水一小李泽楠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5月16日下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新城区怒江明珠社区内,泸水一小五一班学生李泽楠和同学们头顶烈日,拿着塑料袋、木筷,沿着水沟、路边捡拾垃圾。

“这里建筑工地多,产生的垃圾也多。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环境小卫士’活动,大家一起动手,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越来越好!”李泽楠说。

今年11岁的李泽楠,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人眼中的好孩子,也是同学心目中的“明星”。

五一班学生何光明,三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又在外务工,从小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特殊的家庭状况,让小何一度自暴自弃。热心肠的李泽楠发现后,便经常与何光明接近,主动辅导他学习。一学期下来,何光明人开朗了,成绩明显进步。

“他成绩好,人勤快,心地善良,很喜欢帮助别人。”班长李依珂说,李泽楠利用课余时间召集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和爱心帮助。

李泽楠兴趣爱好广泛,勤学善思,动手能力强,曾获得第25届怒江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项目一等奖。“我自己研究的太阳能充电宝、车载冰箱的实验,已完成75%了。”李泽楠说,他很享受自主发明和学习带给他的快乐。央视科教频道是他的最爱。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李泽楠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个科技创业者,让更多的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记者 李寿华

宣威市第六中学包继翔

我和爸爸是彼此的拐杖

“爸爸,你要是好好的该多好!你就可以带我去很多很多地方玩了。”对于其他同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件事情,可对宣威市第六中学学生包继翔来说却是他唯一的心愿。从一岁开始,家住宣威市西宁街道赤水村委会切卡村的包继翔先后失去了妈妈、奶奶和爷爷,只剩下高位截瘫的爸爸和他相依为命。

为方便照顾父亲,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包继翔和爸爸搬到了学校附近租的一间小屋里。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两张床、一辆轮椅、一套简单的生活用具,床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药瓶……爸爸的起居饮食、自己的学习都在这里了,他用稚嫩的肩膀在扛着这一切。

包继翔学习之余,基本都在照顾爸爸。每天早晨,包继翔都要早早起床,洗漱完后给爸爸来一次早晨的擦洗、大小便处理,带好餐具到学校上完早操,吃完早点,再给父亲带上一份,父亲吃完后,洗好餐具、把家里打扫收拾好,喂父亲吃完药后才急忙赶到学校去上早课。中午饭和晚饭也都是包继翔带回家给父亲吃的。

最艰难的事莫过于帮父亲翻身和挪上轮椅。百来斤的体重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沉重,每次翻身挪位的时候,对他来说都是一次考验。父亲双手拉住床头的杠铃,把上身微微地撑起,然后由他抬起下半身,起初,父子俩的力总用不到一起,抬起、放下,放下、抬起,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着、挪腾着。

对于包继翔来说,这一切或许有些冷酷无情,但他却一直微笑着去面对,像爸爸说的他们做着“彼此的拐杖”,虽然一路艰辛,但他们陪伴着彼此。

记者 张雯

泸西二中祖一

从他人的善意中获得能量

洪勇是泸西二中126班的班主任。在他的印象中,学生祖一那是“样样都行”。

学习,各门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组织,担任班里的女班长,老师可以把班里的事务放手交给她;演讲,登上了省级的舞台;文艺,带着同学们排话剧……

“一定要规划好时间。”祖一俏皮一笑,“而且这些事情我都觉得很好玩。”

目标清晰又乐在其中,小姑娘对世界有着极强的探索欲且一步步在前行。“也许跟她从小阅读量大有关吧。”祖一的妈妈分析。

从儿时的拼音注解版故事到后来的美丽童话,再到现在书单里将《活着》《三体》《人间词话》《白夜行》等书籍囊括进来,祖一慢慢明白社会有时并非都是美好,也并不那样简单。要让自己变强,有更多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有更多前进的力量。

刚上初一的那个夏天,祖一费尽周折找到一款适合教室的窗帘,并请安装工人到教室安好遮挡毒辣的太阳。可总是过一段时间就有同学把窗帘扣子扯落下来。她既生气又伤心,一方面劝说同学们要爱护窗帘,一方面又请爸爸帮忙把窗帘重新挂上。反复几次之后,窗帘就一直好好地挂在那里了。“是同学们理解我了。”祖一说。

从他人的善意中汲取能量,祖一以最大的努力回馈这份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所以有了她在各种爱心公益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有了为班级服务的各种行动,有了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

记者 岳晓琼

芒市第一小学彭子安

做保护生态的小卫士

“到野外拍摄的过程很累,但很开心。”说起去野外拍摄的经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彭子安腼腆地说。10岁的彭子安是全国最小的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

彭子安的妈妈和舅舅都是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受家人影响,她5岁便开始接触相机,9岁就跟着妈妈学习自然生态摄影。

“我拍到了花冠皱盔犀鸟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彭子安介绍,每逢节假日,她和母亲都穿行于悬崖绝壁,跋山涉水地拍摄鸟类,先后拍到了红腿小隼、冠皱盔犀鸟、菲氏叶猴等珍稀动物。

彭子安将拍摄到的这些照片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让同学们了解自然界的美。“彭子安会给我们讲解拍摄到的动植物知识,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鸟类。”彭子安的同学杨心雨说。

2017年6月,她的一组德宏自然生态摄影作品在人民网上刊登,2018年2月,一幅《幸福的味道》摄影作品在昆明长水机场金色长廊展出;2017年9月,她在学校“绿色少年”评比中荣获“智慧少年”荣誉称号。

彭子安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班主任杨继红介绍,彭子安上课专心听讲、用心思考,积极与同学交流探索,共同提高,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名学生。彭子安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舞台上的小歌手,也是首届中缅歌曲大赛上用歌声助力中缅胞波情谊的小使者。“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我还要更加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彭子安说。

记者 刘祥元

责任编辑: 乐诚弘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