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不要走!”2017年,在挂职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央美术学院干部强勇受到了剑川县干部群众的挽留。当地干部群众朴实、热切、暖心的话语,折射出的是教育部和39所直属高校、9家直属单位在滇西专项扶贫中的履责担当。
一年来,教育部“铺好路、架好桥”,滇西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搭把手、加把劲”,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单位以“滇西之所需,我们之所行”的责任感,聚集资源、沉入基层、科学施策,在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多点支撑、多路并进,重点突破、亮点突出的良好局面。
精准再精准
弥渡县是H型高血压的高发地区,北京大学经过认真研究后,为弥渡县引入了“H型高血压防控脑卒中惠民工程”项目,并在2017年继续实施。
“项目对弥渡县科学防控、提早防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避免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士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一年来,各高校各单位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
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中国农业大学不断构建和完善教授服务团(工作站)、科技小院、博士服务团、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培训五大工作平台,研发推广适用农业技术,激发镇康县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一年来,学校共培训村干部41人,农技人员81人,现场指导农民近1000人。结合当地需求,重庆大学在绿春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设立的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合理开设专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建设了近200门优质的网络课程,并制定服务标准,多渠道为学生提供7×24小时服务。
精准施策的前提是要摸真情、知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此,各高校各单位坚持把“实”字贯穿在帮扶的全过程。西南财经大学在派出挂职干部的同时,还组队奔赴福贡县实地了解贫困户情况,深入分析当地旅游与产业发展潜力,探讨激发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和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业等“造血”途径,研究学校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用力再用力
脱贫攻坚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一年来,各高校各单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开出了既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当地实际,既体现规律性又富有创造性的扶贫良方。
增强人才“支撑力”。中国人民大学以干部培训为突破口,以基础教育为着力点,实施“兰坪执政骨干培养工程”“兰坪未来领袖培育工程”,努力提高兰坪当地干部的综合素质。陕西师范大学立足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方面优势,2017年以来共安排近30位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中小学骨干校长和“景谷班”教师,参加“青海省中学校长专题培训班”“内蒙古阿拉善盟初中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培训活动。
提升民生“保障力”。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勐海县积极实施学前一年教育,通过无偿提供办园场地、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年来,共开办42个乡村学前点,11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85个行政村实现了学前一年教育全覆盖。华中科技大学精心设计了“三个三”的模式,围绕“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3个方面着力,学校公共卫生学院、协和医院、社区医院3家单位联合,积极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附属协和医院还结对帮扶临翔区人民医院,选派了1名挂职副院长。
突出产业“牵引力”。华南理工大学为云县量身定制全域旅游规划,促进云县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让原本缺乏活力的乡村落后地区具有了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大连理工大学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牵线搭桥,促成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约45亿元、年产5GW单晶硅棒及配套项目成功落地保山市工贸园区“龙陵硅基产业园”,截至目前,招录农民工5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人均每月工资3600元。
付出再付出
“全县医疗卫生工作排名原来州内倒数,2017年全州考核提升到了第三名;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也持续降低,2016年、2017年两年为零。”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帮扶,鹤庆县域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改观,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一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挂职干部积极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主动深入基层、融入百姓、广泛调研,提出“医院有特色、科室有特长、人员有技术”的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当地百姓就医问题,提高县域医疗整体水平。不仅如此,针对鹤庆县英语教学质量薄弱的实际,该校专家团队还认真分析制定方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启动了英语特色教育帮扶工作。
在落实滇西专项扶贫任务过程中,各高校各单位付出的是智慧,是汗水,也是温情。
昌宁县地处滇西山区,教育基础条件落后,部分中小学冬季洗漱和饮用都没有热水。针对这一状况,2017年,东北大学策划实施了“昌宁中小学冬季温暖工程”,由学校出资20万元,为勐统镇小勐统村完小、鸡飞镇里文村完小、翁堵镇翁兴村完小3所小学购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及饮用水设备,彻底改善了师生的用水条件。此外,学校还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润雨计划项目建设经费125万元,将于今年对昌宁3所中小学危旧校舍进行改建。
记者 杨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