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科教文体
6000年前云南曾有大熊猫
2018-04-23 07:42:32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小水井落水洞发现的大熊猫骨架化石

 最近,一项发表于在线科学期刊《基因》的新研究指出,在大约6000年前的全新世,雌性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出现重大损失,而这是大熊猫适应能力极弱的关键原因。

 2005年,中美联合科考队在腾冲江东山小水井落水洞进行详细勘察,获得了一批动物化石,其中就包括大熊猫的部分骨架化石。研究后发现,这批动物化石属于16个种的动物遗存,大多数为现生种,少数为地区性绝灭种,如大熊猫、双角犀、亚洲象,时代初步判断为全新世早、中期。其中,有大熊猫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形态和尺寸与现生大熊猫基本接近。

 江东山大熊猫骨架的发现表明,大熊猫在云南的生存直到全新世早、中期,这是目前云南地区大熊猫发现的最晚记录。

 科研人员分析了现代大熊猫的遗传物质,然后将它们与江东山大熊猫化石的DNA作比较,从而重建大熊猫的繁殖数量历史,调查造成其数量减少的原因。

 研究指出,在大约6000年前的全新世,雌性大熊猫的数量大幅减少,导致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出现重大损失,从而造成大熊猫适应能力变得极弱。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赖旭龙说:研究从分子角度证明,大熊猫的处境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保护计划还得继续,并且要采取新的战略来保护越来越碎片化的大熊猫栖息地。

 (记者 杨质高)

 

责任编辑: 杨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