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首页
新闻
云南
图片
社会
公益
彩云网评
云南网首页
新闻
云南
图片
社会
公益
彩云网评
乡村振兴
法治
教育
更多
金色热线
市长热线
新闻发布厅
人才强滇
简
繁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登录
注册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渔浦星灯”再亮滇池东岸,唤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渔耕记忆……
滇池东岸,昆明市呈贡区七星山下,距离主城区不到30公里的地方,“藏”着一个600多年历史的古渔村——卧龙古渔村(原名乌龙古渔村),古称“卧龙浦”。
滇池之下还有遗迹 西汉时期滇池水面比现在低
云南镇雄县赤水河流域罗甸河段首次采集到大规格中华倒刺鲃
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
记者5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
大美长江|长江上游古老航道焕发“绿色”新活力
金沙江是长江干流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三峡库区崛起“绿色明珠”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三峡库区崛起绿色明珠 仲夏时节,行走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云阳县,满目翠绿扮靓江岸,来往船舶穿行于江面,一幅诗意景象跃然眼前。 四时多云,山水之阳,位于长江之畔的云阳县,森林覆盖率达61.2%,有着优良生态本底。近年来,云阳抓住长江大...
云南迪庆:以生态立州推动长江上游保护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推动生态保护与利用,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最美“滇池乡居图”:小渔村为起点的大历史、大格局
小渔村的爆红并非偶然,自古以来,小渔村就是滇池渔家文化的代表。公元1638年,徐霞客“遐征万里”来到昆明,乘船自安江古渡码头上岸来到了滇南晋宁,创下环滇池周游的壮举。
镇雄护渔队谭邦照获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员二等奖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部署要求的历史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
珍稀鱼类管护局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科研监测活动中首次采集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和土著鱼大鳍鱯
2022年10月21至26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在小三峡、斑鸠井河段开展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新华社聚焦昆明这个小渔村的美丽蝶变
湖光山色,民居古朴,村子传统历史和文化的韵味扑面而来。许多人来观看村民的房子,体验乡村生活和文化,并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走进澄江馆聊聊鱼类的那些事儿
自古以来,鱼类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已经存续了5亿多年。若要说古道今,聊聊昆明鱼的那些事儿,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是不得不去的一个好地方。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活了140000000年的鱼,等它回来
最后一条白鲟从他手中游走,成了危起伟的遗憾。这位科学家半辈子都在保护鲟鱼——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他成功实现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正在等待它自然种群的恢复。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昆明呈贡警方开展“长江十年禁渔”专项整治集中统一行动
日前,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按照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部署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强化水域巡逻管控、相关场所监督,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长江十年禁渔”贡献力量。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程海湖:“五鱼”回归“四鹭”安家
据了解,整个黄泥田水库湿地,大约生存着近千只鹭鸟,有的立在墙头上、有的在田埂边、树梢上,到处都歇满了各种鹭鸟,其中麻鹭和白鹭比较多,它们密密麻麻地守侯在一起,嬉戏打闹,游弋捕食。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赤水河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近年来,云南省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动担起“上游责任”,切实推进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发展,使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干支流自然流态全面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滇池高背鲫鱼、鲢鱼、鳙鱼……10万尾鱼苗放流白龙潭水库
6月30日,以“美丽呈贡 你我共呵护”为主题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昆明市呈贡区洛龙河白龙潭水域开展。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7月1日起实施
作为中国内陆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赤水河的生态价值弥足珍贵,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英雄河,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丨赤水河镇雄县罗甸河段首次采集到大规格中华倒刺鲃
本次监测活动中,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镇雄县罗甸河段采集到全长40厘米、体重1029克大规格中华倒刺鲃,在该河段采集到大规格中华倒刺鲃尚属首次。
查看更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