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社会 >> 正文
《农民日报》关注云南施甸县:助老路上 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1日 10:22:13  来源: 农民日报

  原标题:云南施甸县实施“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助老路上 不忘初心

  “你是谁,来干嘛,你是不是骗子?”

  “我是杨绍安的孙女,现在是咱们村的乡村助老员。”

  8年前,外出务工的杨建媛回到家乡云南省施甸县甸阳镇蒋家寨村,以乡村助老员的身份上门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大山里,村组与村组之间隔着山头,虽然大家同属一个村庄,但她属于小一辈,很多老人并不认识她。面对这样的质疑,她只能提起已过世的爷爷的名字来套近乎。

  2016年起,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针对乡村留守老人日常照顾缺位、情感缺失等问题,在全国多地开展“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项目,通过一村培育一名乡村助老员、带动一批社区志愿者,支持一家县级社会服务机构,构建“乡村助老员+社区志愿者+社会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乡村可持续社区互助养老模式。2017年,该项目在施甸县设立了56个助老点,招募56位乡村助老员,杨建媛正是其中之一。

  蒋家寨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守村庄的老人有的七八十岁了还在干农活。“我发现农村跟城里在各方面的养老资源上还是有差距。我们服务的老人,他们都会替子女考虑,觉得只要我能动,能种菜就种点菜,能养鸡就养几只鸡,总归要干一些活来补贴家用。很多老人会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给在外务工的子女添麻烦。而一些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连完成理发、购物、洗澡等日常活动都存在困难。”杨建媛说。

  8年间,通过一次次登门拜访,杨建媛与村里的老人建立了信任,她为他们提供了助购、助行、助浴、助聊等服务,教他们使用电子产品。因为村卫生室储备的药物有限,有位患有眩晕症的何桂莲老人曾请她帮忙去县里购买所需的药品。“我上门去看了她,也向村医了解了相关情况,在村医的推荐下,买了合适的药和小菜送了过去。”她回忆道。

  在村里,杨建媛的陪伴如同一道光,照亮了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当你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后,就会了解到,哪怕是不缺吃、不缺穿、生活得很好的老人,也会在缺乏陪伴和关心中变得郁郁寡欢。我们给不了老人钱,但每次我们还在路上,就有老人大老远在门口等着;或者时不时打个电话,说你什么时候来啊;或者深夜身体出了紧急情况,第一时间能够想到你这样的时刻,就明白我们的付出正是老人需要的。”她说。

  然而,当杨建媛把助老员的工作做得越来越顺手,并且当上了当地的助老员督导后,2022年,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在当地的项目周期即将结束。为了能让这份充满意义的事业继续下去,在成为助老员的第5年,杨建媛通过自筹原始基金、组建理事会,迎来了自己的新身份——施甸县益苗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这是一条不曾设想过的更难的路。“新机构成立时,因为缺乏资金,我们只保留了30个助老员。到今年,我们只剩下15个助老员。”杨建媛感慨。

  目前,杨建媛正在申请新一年的服务项目,她希望能够把关爱乡村留守老人这项事业继续做下去。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