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两会聊天室”邀请到5位政协委员围绕“高校学科调整,这道题该如何解答的难题?”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委员们聊经验、出主意、话发展,建言献策,进行深入交流。
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显得尤为关键。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永勤结合西南林业大学的实例,分享了该校在撤销部分专业并申报新专业方面的经验和思考,强调了学科调整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激活市场牵引力的重要性。他表示,强特色是西南林业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学校紧紧围绕林业特色,在林工融合、林管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林工融合方面,加强林业工程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推进林业机械装备研发、新型木材材料制造等研究项目,提高林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林管融合方面,将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融入林业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培养既懂林业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入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和成就。他提到,云南工商学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素质需求和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时,学校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期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根据企业对电商运营人才的需求,增加了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物流管理等课程内容,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到校授课和指导实践教学。
在谈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时,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欧阳宇华作为一位资深体育教育者,表达了她对运动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关切。她表示,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与优质的训练条件。同时,积极拓展与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专业运动队等的合作渠道,建立广泛的实习实训基地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与就业机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除了传统的体育教师岗位外,还可在专业运动队担任教练、从事体育产业运营管理、体育传媒与赛事组织等工作。
此外,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何纾和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高淑琴还就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专业设置问题发表了见解。
何纾委员表示,云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淑琴委员认为,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大趋势下,艺术学科在综合类大学中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然而在云南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背景下,结合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殊优势,艺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云南省应结合文旅产业的发展需求,优化艺术专业设置,在缩减本科专业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专业质量和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加大艺术专业的招生力度,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的艺术人才。
云南网记者 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