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委会会龙村民小组以“文明银行”为平台载体,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的新机制,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文明银行”存储积分
勐腊镇会龙村民小组“文明银行”成立一年多,注册“储户”已经覆盖了全村常住户。那么多人加入,是不是收益高呢?会龙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杨忠笑着说:“是收益挺高。只不过,这家‘银行’不存钱,实现美德善行的‘保值增值’。”村民成为“文明银行”储户后,获得记录服务、善行、好想法的文明积分卡。用这张小卡片上的积分,可以按需兑换形式多样的产品与服务。
该村的“文明银行”管理模式以村规民约的修订、执行、监督、内化为切入点,制定了《会龙村文明银行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管理细则和实施办法,探索以文明积分的方式进行乡村精细化治理,针对党员、村民、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积分制度,积分细则成为群众日常行为指南,进一步健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机制。
“文明银行”汇聚善行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满5小时可计2分;参与乡村环境治理满5小时可计2分;对村寨发展提出有效意见建议被采纳记5分……”会龙村支书杨忠说道。村民在完成相关项目获得积分后,由该村“文明银行”管理员进行核实后等额进行积分累计,并于每月进行积分公示、每季进行通报。积攒的“文明积分”用来换取“文明银行”里相应的物品。
目前会龙村民小组“文明银行”推行“文明实践+文明银行+N”的管理模式。即文明银行+志愿,将村民参与理论宣讲、卫生清理、庭院打造等活动与个人积分挂钩,激发群众积极性;文明银行+网格,对全村文明积分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长作为文明银行专管员对积分实时采集统计和公布,让无形的道德可量化、可触摸;文明银行+调解,将文明实践元素充分融入人民调解工作,以文明倡导有效引导各方履约践诺,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会龙村民小组“文明银行示范户”白会仙家,房前屋后、楼上楼下干净清爽、明亮洁净。“在‘文明银行’的感召下,村里人居环境改善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民整体的文明素质提高了。”“文明银行示范户”鲍玉福老党员说。
补蚌村党总支书记罗永才说,“‘文明银行’已经逐步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动员服务体系,真正黏住‘储户’的并不是积分回馈,而是在志愿服务中体验到的获得感、成就感。”
“文明银行”发挥效益
勐腊镇会龙村民小组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紧扣贯彻落实村规民约,以“文明银行”为平台载体,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文明实践+文明银行+N”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会龙村民小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增强“造血”机能;成功创建会龙3A级景区;定期开展“绿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比;组织村民开展“百家宴”“乡村美食”争霸赛等活动;组建“新农人”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构建“党员+村干部+N”网格单元治理架构,设立4个“志愿服务红心网格”,常态长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一张网”。
目前,“文明银行”模式正在勐腊县勐腊镇上龙茵、曼龙勒、勐满镇曼烈等村组推行,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
勐腊县委文明办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