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激发澎湃动能,蓄势滇中崛起 解锁彝州“红火”密码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6日 08:13:00  来源: 云南网

楚雄发展红火 供图

  去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在投资、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取得20余项全省第一。全域推进“千万工程”楚雄实践,“幸福里”就业服务、“客货邮”融合发展、以末端救援力量整合为重点的“四个一”基层治理等楚雄经验、楚雄模式相继出现。今年一季度,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达425.8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5,实现良好开局。

  “红火”,正是对当下彝州发展态势的贴切描述。围绕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楚雄促投资、优产业、惠民生,全面延续“红火”态势,全力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投资为何火

  聚焦精准 招大引强 跑出楚雄速度

  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AGV智能小车奔波在各个生产环节,全省第一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这个明亮宽敞的“智”造厂房下线。

  短短几年,光伏行业世界排名前列的隆基、晶科、宇泽等企业落户,让楚雄州成为云南第一个同时具有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生产能力的州(市),初步形成了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

  从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楚雄州的投资热度可见一斑。

  先看速度,今年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9个、1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再看质量,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骏马奖”第1,这是对地方投资结构、投资强度、投资效率效益等的综合考量。此外,招商项目签约落地率、入库率均居全省第1。

  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带来了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去年,全州产业投资占比64.7%、民间投资占比64.2%,均为全省第1。

  可喜的成绩前,楚雄并未止步。投资“热”后是楚雄的“冷”思考:扩大有效投资,软环境固然重要,硬实力更是关键;短期内规模的合理增长和长期看结构的不断优化同等重要。

  发展思路清、措施准,才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以“要素分析法”为引领,楚雄州一方面精准把握自身要素,用地指标、环境容量、金融支持、劳动力保障等;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企业要素,团队如何、技术怎样、市场前景是否广阔。要素两相契合、“双向奔赴”,才能实现融合聚变,为发展赋能。

  楚雄州投入前期工作经费4.19亿元,累计争取预算内、专债、国债资金超过100亿元,供应建设用地3.27万亩、林地15.46万亩,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率全省第1。

  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除了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地用工、水电、土地等方面的成熟完备,是企业落地楚雄的关键因素。

  政府不缺位、不越位,树牢争先进位的“风向标”。

  率先在全省出台地方性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省对州营商环境考评连续5年排名前列。大比拼、专班制、攻坚年,和季度集中陈述、现场观摩机制,带动各县市区拼经济、谋发展,你追我赶。

  干部能担当、善作为,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走流程”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走流程”2593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19个。服务企业的专班闻“需”而动,靠前服务、贴身服务、精准服务,工作开展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推动发展在一线。

  “长短结合”“软硬兼施”,投资量质齐升,拉动“楚雄实力”显著增强。去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稳居全省第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又上升1位至第5,经济运行总量进位、态势向好、韧性增强。

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供图

  产业因何兴

  坚定转型 追高逐新 崛起楚雄模式

  去年至今,全省仅有的两家独角兽企业出现在楚雄。过去,独角兽企业往往“现身”一二线城市,不少人心生疑问,楚雄凭什么?

  从不同角度审视楚雄近年来的产业发展,一条清晰的路径跃然眼前:锚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答案看似简单,但知易行难。

  产业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发展基础不够牢靠,发展短板亟待补齐,面临着追赶和跨越的“双重任务”,楚雄州在发展中廓清思路,在实干中增强能力,在困境中保持定力,努力把发展差距变成发展势能。

  转型,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向作用。

  依靠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新质生产力汇聚澎湃动力。

  从一片空地发展为全国头部N型硅片制造商,再成为云南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宇泽新能源仅用时4年。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同时政府也积极助力。楚雄州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撬动作用,由楚雄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出资发起设立专项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带动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公司、国投创合等10余家机构跟投增资,目前该企业估值已达170亿元。

  第二家独角兽企业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同样由地方政府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出资,如今企业已建立起从钛精矿到海绵钛的全流程产业链,海绵钛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宇泽和国钛,代表着楚雄州向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的转型方向。全州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抢抓国家和省政策窗口期,加快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接连出台,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先后成立,园区规划不断完善。

  去年,以绿色硅为代表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1%、成为全州工业增长第一拉动力。截至目前,楚雄州已建、在建新能源装机达1002.44万千瓦。全球最大单晶硅单体切片工厂、全球最大海绵钛生产基地、云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等,让“深山中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地”正受到更多关注。

  转型,意味着思维模式、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用好资源禀赋、打破“低端锁定”,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姚安县光禄古镇东方玫瑰谷中,玫瑰花、鲜花饼、玫瑰茶饮芳香扑鼻。过去,这里的成片土地都发展石榴种植,随市场起落效益不高。外出考察后,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优势,姚安将目光锁定在花卉产业上。

  姚安一改过去产业发展中分散投入的模式,将资金“化零为整”为产业赋能: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3亿元,建立起政府、企业、银行“334”项目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从“无中生有”到集群发展,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1.98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今年7月,姚安花拍中心即将建成开拍,包含特色民宿、玫瑰深加工等的玫瑰浪漫小镇加快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美丽经济”在姚安绰约盛放。

  从种石榴向卖鲜花转型,产值攀升近10倍。

  传统蔬菜基地元谋向制种基地转型,南华野生菌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农户增收共赢,楚雄州现代农业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去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肉类总产量增速、“绿色云品”数量等均为全省第一。

  转型,还需要放大优势和巧借外力互促共进。

  凭借主动融入、加快融入,以融合发展释放更多潜力。

  复兴号动车停靠永仁站,一路北上终达成都。距攀枝花仅半个小时的高铁路程,为永仁打开了发展“窗口期”。主动融入攀西成渝,永仁启动“承接跟跑”专项行动,已与新成昆铁路沿线15个县(市、区)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距永仁站不远,是今年1月1日投入运营的永攀物流港一期项目农特产品配送中心,这里果品集散量可达每天60吨,以此盘活了全县53.6万亩的林果资源。

  永仁的“野心”不止于此,买滇川、卖全国的口号已经叫响。将产业发展放在更广视野中谋划,“小县”不小,大有可为。

  过去藏在深山里绣娘们手中的彝绣,如今登上巴黎舞台;实践积累了千年的彝医药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融入生物医药版图……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看似极具“想象力”,实质是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了“想象力”到“生产力”的现实一跃。

  坚定转、加快转、绿色转,重点产业在扩产提质中培强壮大。去年,全州“5+6”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6.1%。

  产业攀上中高端,结构更趋合理化,经济迈向高质量。楚雄追“高”逐“新”,势头正劲。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供图

  后劲缘何足

  全域振兴 全面向好 充盈楚雄温度

  突一域重全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牵起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全面向好,彝州走上了成色更足、后劲更强、内涵更丰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优势产业,全州各地培育了“楚雄彝绣”“元谋菜农”“姚安花卉工”等就业品牌26个,带动就业27.82万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业,不再辗转城乡而“进退失据”,也为“一老一小”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幸福里”成为云南省就业服务品牌在全省复制推广后,“幸福”还在延续。永仁县全新打造的“幸福里·夕阳社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幸福里·夕阳社区”摸清全县老年人底数,建立一人一档,列出服务清单。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县国投公司“幸福里”产业运营公司共同组建服务平台,搭建覆盖全县的养老服务网络。

  民生服务经常面临“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和考量。永仁县尝试用小资源、小技巧撬动大治理、大民生,以43万元的养老服务需求撬动市场300万元的养老服务价值,以市场化手段使养老服务更具长效力和竞争力。

  兜住民生底线,更要深化基层治理。楚雄州以大抓基层为工作导向,将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以基层之治进一步夯实发展之石。

  由一张清单明权责、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体协同强治理构成的“四个一”,有效打通了基层各类事项在监管、服务、执法等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是楚雄州探索基层高效能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州103个乡镇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办事不出乡镇”,80%以上的执法事项实现属地高效处置,森林火灾、地震、地质、水旱等各类灾害防范及应急处突救援实现15分钟响应,各类矛盾纠纷等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化解”转变,乡镇从“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枢纽”转变。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楚雄州以小为筑大民生,聚焦“关键小事”助推全域发展。

  楚雄市紫溪镇宋村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彝医文化,打造山水田园康养新画卷;曾在考核中排名垫底的牟定县,跃然成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优等生。健康县城考核中,全州7个县(市)达满分标准。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经济强度助推民生温度,民生持续改善,民心更加稳固,民力不断聚合。促民生、增福祉,善治理、强基层,美城乡、安百姓的楚雄全貌正在显现。

  云南网记者 王雪飞 谭雅竹 殷洁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