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绍来
一部全程参与编辑的图书,从策划到成书,当签清时,从头回想,它到底是一部什么作品。
《犀鸟启示录》是一本有趣的书,虽然十几万字设置了一定的阅读门槛,但丰富的角度能够吸引最大公约数的读者。这部作品内容,岂止是题材独特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书写的方式和“导入”的魅力——这是衡量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的功力所在。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这样的奇迹背后,是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数百万当地乡村干部做出的奉献,这本书里就朴实地记录了多位基层干部的扶贫生活。7个月建造了一个新石梯村的农业局副局长李朝山,为盈江县观鸟产业奔走的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金局长和苏典乡人大主席早生荣,回乡大学生观鸟专家小班,在自然保护区为村民开培训班的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盈江管护分局左副局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张永生副局长,在洪崩河的边境口岸工作很多年的景颇族干部郑永刚……书中记录的每一位本地基层干部,他们在履行政务时务时的态度和做法,是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成绩的缩影,让这个惊人的成绩真切得如在眼前。
石梯村迎来的脱贫转机,是村里的鸟带来的。这些自由来去的鸟,曾经会成为村民们餐桌上补充蛋白质的选择,如今却为整个乡村带来与都市、学术、国际直接接轨的机遇。这种整体跳跃式的进步,不仅对村民们来说充满了魔幻色彩,对读者来说,也同样带有电视剧般的场景切换。一个祖辈深藏的山村,最高学历甚至都没有超过小学四年级,突然之间就成了世界级的观鸟盛地,每年有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发烧友不断涌来,对他们从小认识的鸟儿们视若珍宝。路通了,电通了,手机信号满了,房子新盖,买了车子,头脑灵活像徐小龙家一样开起了按星级酒店标准装修的客栈,很多村民的下一代也像彩四家女儿一样送到了昆明甚至省外上大学,传奇鸟导小蔡伍还去北京上了央视。没有人想象得到,七八年前的石梯村,还是一个点着油灯无人到达的边境一角。这神奇的转变,都从观鸟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众爱好开始,在不断推动下,成为产业,推动了石梯村的脱贫甚至走上了创富。当然,观鸟带来的变化其实是脆弱的,太过依赖外界,还好石梯村在政策的帮助下,还在荔枝、芒果的种植和养殖业上打下了持续发展的另外两个基础。毕竟,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生活模式的转换也需要遵循逻辑,跳跃式的改变,不论人生还是民生,都只属于高光时刻。村民们面对如此陌生的机遇,从犹豫到欣然接受到依赖,过程中有政府的扶贫决心和基层干部的艰辛,在书中朴实得如同山路上的石头。作者写下了这场略带浪漫色彩的脱贫,也展现了社会局部跳跃式进步下的新生和脆弱。
作者张庆国的字里行间总是穿插着自我反思,整个的编辑过程,也切换在沉浸和抽离之间。这种“原生”的情绪是要引导读者也进入一种多视角的体验,仿佛自己是变革中忐忑的村民,又是热情投入的外来观察者,又可以是艰难推进改革的基层干部,有时甚至是那只立于四数木顶端俯视森林的犀鸟。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好像是一个难题,但在乡村生活模式里,人与自然从来都是给予与敬畏的关系。书中记录了村民对犀鸟叫声自然的敬畏,没有人想要去捕杀它们。世代居住在森林边的村民,他们熟悉森林,很多生活资源也来自森林,但他们每砍一棵树每捕一次猎,都自有规则。作者把城市与山野的对位、山野的欲望与城市的欲望的对位,以留白和自我反思方式隐隐种在了读者的思维中,任其发生。
作者没有美化乡村生活,在李子柒的风靡和媒体频繁出现逃离都市回归田园的潮流中,他描述了社会高速发展下真实的石梯村,环境自然是优美的,村民当然是淳朴的,但落后却是真实的,未来也一样是迷茫的,于是就有了出走的密大和回归的密大。然而对于没有观鸟机遇的很多中国乡村,密大们已很难再回归故里。对于我们这个内陆农业大国来说,农耕生活沉淀下来的几千年的家庭伦理、生活智慧、人情世故和价值观,都面临延续的考验。
《犀鸟启示录》于我而言,一个根本性的启示:人类要想在鸟的世界里摆脱贫困,必须依靠鸟和善待鸟,与鸟共生共美,甚至共命运……这何尝不是一次美好的回归,石梯村在犀鸟的启示下实现了,但时代的步伐难以阻挡,一些曾经的亮点将会被封藏,等待着在某一个时刻重新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