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省委书记点赞!这些关于“三农”工作的案例值得借鉴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6日 00:28:00  来源: 云南网
  在2月4日举行的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宁在部署安排全省“三农”工作时举了大量例子,激励全省领导干部锚定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
 
  这些鲜活案例对各地各部门都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每个地方都可以结合实际,从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中找到工作思路和方法路径,最终以新作为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实效。

 

2月4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雷桐苏 摄

  围绕农民问题,王宁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孟连县创新推行“334”利益分配机制、永仁“幸福里”社区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是联农带农的好经验,楚雄的彝绣产业、会泽的生产车间和昭通的天麻产业则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机会,而一位来自迪庆的致富带头人也正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赚。

 

 
联农带农
 

 

“334”利益分配机制

  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打造“中国牛油果之乡”为契机,探索形成“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行“334”利益分配机制,即农户、龙头企业各占30%,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占40%,其中,国有管理公司占15%,用于公司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合作社占15%,作为运转发展经费;村集体占1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截至2023年9月,入股农户每年亩均获得分红6000元。

 

孟连县牛油果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永仁“幸福里”就业平台

  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以产业配套协作思路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整合资源创新建设务工人员服务站——“幸福里”社区,构建起“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全县一共有4个“幸福里”社区,可容纳2000名工人食宿,已先后吸纳务工人员2351人,累计为当地企业提供用工12.8万人次。

 

查利么“幸福里”社区门口 图源:云南网

 

 
就地就近就业
 

 

楚雄彝绣带动5.7万名绣娘就近就业

  楚雄州做足“指尖文章”,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举措筑牢了彝绣产业的根基。2022年,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达2.45亿元,2023年彝绣产业产值预计达10亿元,实现增加值2.75亿元。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达3570元。

 

绣娘们在家门口就业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会泽县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

  曲靖市会泽县围绕“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定位,打造县城安置点3分钟、乡镇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引进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很多常年在外的群众返乡在家门口上班,挣了钱顾了家。全县就近就业14.4万人,县内就业月人均工资达3300元,实现了就业规模、就业技能、劳务收入三个提升。

 

村民朱稳华在会泽县县城易地搬迁安置区奋精电子厂工作 陈欣波 摄

 

昭通天麻产业带动10余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昭通市通过大力发展天麻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扶持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863家,初步形成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产值近80亿元,带动10余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6000元。

 

昭通天麻 资料图

 

 
培养致富带头人
 

 

青稞加工公司负责人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一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把本村和周边的青稞加工成方便食品,注册了商标、获得了有机认证、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提高了附加值。通过“线下实体店+省内知名超市合作+线上平台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带动8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3500元。

 

  围绕农业发展,王宁强调,要把功夫下在“现代化”上,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

 

  宾川县水果产业发展是壮大经营主体的典型,云天化花匠铺和玉溪新天力公司展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活力,云南咖啡产业的精品化以及贝泰妮公司的产业链延伸,足以证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来的裂变效果。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宾川县水果产业“企业联产业带农民”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水果产业之所以发展得好、做得大,就在于他们培育了大大小小的经营主体,仅龙头企业就有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农民合作社有750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万元,高于全国1千多元、高于全省6千多元。他们的经验是,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把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形成了“企业联产业带农民”的发展模式,值得总结推广。

 

宾川葡萄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科技赋能
 

 

云天化花匠铺科技公司

  云南云天化花匠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引进院士团队,成立“花卉科技小院”“花田学校”等,已收集超过1500余份种质资源,引进平价新品种300个,自主研发花卉品种30余个,申报完成农业现代化专利15个,自主编制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案14个,研发花卉专用肥7款,服务800户农民近万亩基地,优质花产量提升20%,每亩节约成本2000元。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云天化花匠铺鲜花观赏带(2023年12月5日摄)图源:新华网 云天化集团 供图

 

玉溪新天力公司

  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创新开发了智能果蔬烘干、甘蔗种植、烟苗打塘等农机,不仅在省内推广,还走出了国门。其在缅甸仰光设立的控股子公司已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利用在缅甸建成的农业机械柔性生产线,实施产品和技术输出,辐射南亚东南亚。

 

图源:“新天力农装”微信公众号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云南咖啡产业

  省里出台“咖六条”,对投资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的经营主体进行奖补。两年来,咖啡精深加工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54%。一些咖啡企业不仅搞种植、加工,还把一二三产贯通起来,建设咖啡庄园,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制作观摩、创意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2023年,保山市的5个精品咖啡庄园,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收入9600多万元。

 

爱伲咖啡庄园 子涵 摄

 

贝泰妮生物科技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云南丰富的中药材、植物等资源,通过现代科技提取相关活性成分,研发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央工厂已建成投产,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完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图源:“贝泰妮集团”微信公众号

 

  围绕农村建设,王宁强调,要解决干净起来的问题、解决美丽起来的问题、解决文明起来的问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更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牟定县牌坊村“五个三”机制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农村的典型范例。

 

牟定县牌坊村“五个三”机制

  楚雄州牟定县牌坊村的“五个三”机制具体指“三场会议”(党员大会、中心户户长和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作动员进行民主议事,“三个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齐发力,“三笔账目”(效益账、责任账、成本账)强宣传,“三支队伍”(工作专班、材料供应队、村间施工队)快推进,“三道关口”(资金投入、工程质量、项目管护)管长远,推动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推广牟定县牌坊村“五个三”机制,就是要把党支部、党员、群众三方作用发挥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牟定县江坡镇高平村牌坊村民小组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王宁在会上指出,要重点抓组织化、抓专业化、抓品牌化,并现场列举多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希望大家久久为功抓下去。

 

  凤庆县茶产业的发展是抓组织化的典型,建水县“巧媳妇金剪刀”是抓专业化的实例,怒江独龙毯的包装打造以及依文集团立足云南特色的深度合作则是抓品牌化的实例。

 

凤庆县茶产业以组织化融入市场化

  临沧市凤庆县立足滇红茶优势资源,整合相关机构、企业、初制所、合作社等,组建产业联盟,统一授权使用地理标志,统一组织生产、加工、定级,形成利益联结稳固、全产业链贯通的格局。2023年,精制茶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茶叶税收增长66%,带动茶农人均增收6700元。

 

凤庆滇红茶 图源:“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

 

建水县“巧媳妇金剪刀”以专业化增效益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组建了一个叫“巧媳妇金剪刀”的疏果队,专门从事葡萄修枝、打叉、疏果,已经发展到300多支5000余人,不仅服务本地市场,还“剪”到了全国,业务拓展到新疆、浙江等多个省区。队员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整个团队年创收上亿元,成了一个响当当的专业化服务品牌。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专门从事葡萄修枝打叉、疏果,已经发展到300多支5000余人,业务拓展到新疆、浙江等多个省区,成了一个响当当的专业化服务品牌 建水县委宣传部 供图

 

怒江独龙毯织出了好日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与上海的一家公司合作开发独龙毯。由上海负责设计、包装、营销,把现代理念融入民族特色,用独龙毯制作的背包、靠枕、披肩远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光织独龙毯,每名妇女一年就可以在家里多挣六七千元,小小独龙毯织出了好日子。

 

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左)和女儿在编织独龙毯(资料照片)曹梦瑶 摄

 

依文集团与云南深度合作

  在2023年举行的民企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依文集团负责人曾介绍,依文打造云南省手工艺人和纹样数据库,建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文旅融合示范中心、文化消费体验中心,打造“文旅+产业+工坊”三位一体的产业模型,建立了1200座家庭工坊,与全球多个品牌、多位设计师合作,搭建了“深山集市”市场化平台,把很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推向市场,做成大产业。

 

彝族绣娘在制作彝族服饰 夏天彧 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省委书记点赞的这些鲜活案例

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和示范效应

全省各级各部门

要对照实例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

多思考、多谋划

进一步把“三农”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撰文:李熙临 期俊军

  部分内容来自央视新闻、中国企业家杂志、云南日报、玉溪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艳 沐贞

责任编辑:沐贞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