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生态廊道显效应 洱海沿岸气象新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5日 07:44:06  来源: 云南网

  正午时分,龙龛七号民宿彼漫咖啡馆面朝洱海的长吧台前,游人往来穿梭。

  “洱海生态廊道修好以后,洱海周边的商业逻辑和附加值大为提升。这样的景色、气候,全国难寻。通过艺术品位和自然的结合,游客在这里体验到的是一种大理独有的精致生活。我这个店刚开业3个月,每天营业额1.8万元。”龙龛七号民宿彼漫咖啡馆主理人孟舟介绍。

  孟舟口中的洱海生态廊道指的是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大理市委、市政府与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政企合作模式投资实施。

  截至目前,进入洱海生态廊道的居民和游客已超过1800万人次,廊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廊道经济”成为大理州资源经济的新名片。

  洱海生态廊道以“绿色”为基底,以“净化入湖污染、提升洱海水质、确保水源安全、改善洱海生态”为目标,以“退、修、补、道、研”为主要举措。通过对1806户沿湖居民进行生态搬迁,增加了湖区面积,并对搬迁区域、原生态系统较差的滩涂地、硬质岸线进行修复及重新塑造;对缓冲带区域开展河口湿地、沟渠湿地、表流湿地等建设,以近自然的生态修复手法,打造自然驳岸、保育区,有效构建了原有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削减了上游面源污染,形成了从水到岸、到湿地缓冲区、再到村庄的多层次绿色空间。对洱海周边的环湖截污干管进行了修建及完善,形成村庄到洱海之间的最后一条污水防线。建设了一条宽6.5至7米的生态监测廊道,用于隔离外部违规越界建设行为。并通过建设洱海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等科学试验地,为洱海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沿湖客栈和居民搬迁,直接减轻了洱海的污染负荷;湿地建设对洱海面源的入湖污染负荷起到拦截和削减作用;生态廊道建设对原本呈锯齿状或硬质化的陡岸形湖岸线进行造坡及顺滑处理,增加了湖滨滩地,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界面,对于洱海的自我净化非常有利。”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主任科员杨剑平介绍:“整个洱海的水生态环境正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洱海春鲤、杞麓鲤、裂腹鱼等土著种类有所恢复,鱼类种群结构正逐步优化。鸟类增加到162种,其中水鸟63种、湖滨林鸟99种;湖蚬等底栖类动物正逐步恢复;洱海的18种沉水植被结构得到优化,海菜花作为标志性物种得到极大的恢复,目前在整个洱海的分布面积已经达到9.2万平方米。”

  洱海生态廊道串联了洱海周边100多个村庄居民点,项目规划设计融入沿途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体要求,客栈民宿借景而生,婚纱旅拍蔚然成风,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实习生 万玉玲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