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温泉街道党校自成立以来,按照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形成阵地建设全布局、资源整合全方位、常态教育全覆盖的全链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转型升级。
构建“1+X”矩阵,实现党校阵地建设多元化
坚持做好阵地建设,在建设中规范机制、在巩固中提高实效,筑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打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落实街道党校办学保障。温泉街道党工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本着因地制宜、规范适用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党校教学培训场所设置在街道1楼会议室,配备讲台、课桌、电脑、电视、音响、投影仪、远程电教等设备设施,室内面积约12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人。同时,将基本办学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保障街道党校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建设党员教育实训基地。街道党工委按照“政治引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的原则,明确“党性教育类”“基层治理类”“民族团结类”“乡村振兴类”4类创建标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建成甸中村基层治理教育实训基地、后山崀村乡村振兴教育实训基地2个农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丰富“教学+师资”队伍,推进党校教学管理精细化
温泉街道党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一套制度、一批队伍机制,疏通了党校运转“脉络”,推动党校焕发活力。
形成一套规范管理制度。街道党工委把党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部署,建立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党建办深入抓的党校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任务,抓好管理制度上墙、培训计划制定和工作落实,促进党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组建一批优秀教师队伍。温泉街道党工委认真落实上级“书记讲党课”“代表讲党课”“身边榜样讲党课”的工作要求,“广视角、多渠道”择优组建党校师资库。聘任街道班子成员、党校优秀教师等担任教师,先后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和“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展党建联盟活动,与市政协、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组成“专职讲师”,围绕党史、思想政治建设、旅游党建等主题进行授课;邀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聘请辖区内优秀村(社区)干部、道德模范、乡土人才等作为“兼职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做好“2个融合”文章,推动党校教学方式创新化
温泉街道党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温泉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线上+线下”相融合。街道党校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先后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等线下培训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治理等主旋律,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辖区6个远教终端站点,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2021年街道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微博等平台重点打造“我在温泉读党史”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2022年推出“光荣在党五十年、薪火相传续新篇”老党员讲述党员故事系列活动,共发布视频课程4篇,累计阅读量约800人次;2023年组织辖区内优秀青年党员干部开展“青春祝福送给党”系列活动,共发布视频课程7篇,累计阅读量约1200人次;此外,积极组织辖区1000余名党员群众下载注册使用“学习强国”,持续深化党员党性教育成效。
“理论+实践”相融合。街道党校联合各村(社区)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学书目及《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书籍送学上门活动60余人次,为辖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去“精神食粮”。同时,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到云南省博物馆、青龙街道“三·二八烈士陵园”、摩崖石刻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参观学习,丰富党校教学形式,打造“理论+实践”的高水平党校教学模式,提升党员干部教育针对性。
安宁市温泉街道党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