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龙彦)9月18日,记者从“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发布会获悉,临沧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发展战略,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扬优势、补短板、抓产业、惠民生、破难题、鼓干劲,以新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上半年,临沧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7亿元,增长2.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6.9%。1至8月,临沧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01.17%,支出增长15.2%。
——边疆临沧更加亮丽和谐
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杜建辉介绍,临沧市深入开展“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力以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立足“美丽中国、绿美云南、醉美临沧”定位,探索“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转、爱心捐赠”三条路子,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绘就边疆美丽新画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临沧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临沧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临沧市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发挥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的组织优势,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和网格属地包保化解风险隐患等责任机制,设置五级网格6.4万个、选优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18万余名,有力维护了边疆安宁、边防巩固、国家安全。
——聚焦“三大经济”,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近年来,临沧市把壮大“三大经济”作为抓产业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扎实开展资源大调研活动,找准临沧的比较优势,强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达273亿元,超过房地产和交通之和;今年1-7月,全市产业投资增长87.7%,临沧的发展方式正由主要依靠基建投资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的方向转变。
临沧市围绕茶、糖、果、林等优势高原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农业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京东·临沧茶馆”,用名山茶的品牌、多元化的产品扩大临沧茶的市场份额。截至8月底,全市茶叶加工产值达1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0多个产品的蔗糖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凤庆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此外,临沧市还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加工为重点,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2023年1至7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56.9%,增速排全省第二。净增工业企业682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户。全市入园企业3854户,增长30%。新能源建设加快推进,1至8月,全市新能源并网投产105.69万千瓦、企业自建送出线路202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
临沧市持续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以孟定清水河为核心,联动南伞、永和、芒卡等口岸通道,对临沧边合区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带动临沧高新区、云县产业园、凤庆产业园差异化发展,建成临沧、云县铁路港,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孟定清水河口岸被列为云南首批5个智慧口岸之一,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4类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国家批准建设。1至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154%、货值增长155%。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临沧市出台了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精简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抓住“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四个关键词,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工作2次被省级评估为“A”级。
临沧市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建立生产经营主体时段融资长效洽谈机制,持续激发市场活力。2022年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增速、个转企任务完成率均排名全省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净增2.76万户,企业净增617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