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奏响产业振兴曲 描绘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9日 11:34:00  来源: 云南网
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有道
 

远望,一组组光伏发电设备在山坡上闪闪发光;近看,发电板下方,整齐种植的滇黄精、白芨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在土壤贫瘠、坡度大的坡地上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并种植中药材,这是位于云县爱华镇永胜村的“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农光互补”新模式,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光伏发电项目建成以来,靠土地流转收入、就近务工和种植中药材,村里面外出打工的人变少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各类社会问题也得以有效解决。”永胜村党总支书记陈桂银说。

截至7月31日,云县光伏建设实现开工风光伏新能源项目30个,实现并网项目7个,其中全容量并网项目5个、部分并网项目2个,并网装机66.6万千瓦,累计发电13875万千瓦。其中,已全容量并网的30万千瓦大朝山西林业光伏项目是目前全省建成投产最大的单体山地光伏项目。

大朝山水电站 通讯员 沈仕春 摄

目前,云县在充分论证通道建设的基础上,正开展新一轮的资源普查,规划推动绿色能源建设装机达85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项目300万千瓦以上。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均发电量达204亿千瓦时,年均产值30亿元,年均工业增加值22亿元,年均税收5.5亿元。未来,绿色能源将不断支撑“三大经济”发展壮大,为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8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芒抗社区4500亩金丝凤梨进入采摘期。芒抗社区是耿马凤梨的核心产区,1998年引进种植金丝凤梨。适宜的环境、精心的管护,让这里的凤梨备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浙江、广西、广东、上海等地。

芒抗社区有908户农户,其中212户是果农。为保障凤梨产业朝着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刀志明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以“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品牌化经营凤梨产业。刀志明说,今年批发价格在每公斤2元左右,不少农户的凤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700万余元。接下来,芒抗社区将通过打造凤梨产业观光大道,新建冷库、精深加工产房、水果交易市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立秋过后,被核桃林掩映着的凤庆县更加葱郁如黛,挂满枝头的核桃果陆续成熟,丰收在望。大寺乡马庄村村民杨文富正在准备收核桃工具,期盼着自家的两亩核桃园丰收。

前几年,村里成立了群生会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管护核桃园,加工站按7个流程加工核桃,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果品收购价。”合作社负责人颜浩说。

走进马庄村的水洗果加工站,加工设备依次排开,一台去青皮机能顶三四十个劳动力,烘干机能把杂质清理掉,这套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来自“一县一业”补助项目,让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像这样的水洗站,凤庆县已经建成109个、在建41个。随着水洗站一同建立起的,还有占地3.6平方公里的核桃产业园区、10.7万立方米的智能化立体大库以及2.65万平方米核桃展示交易中心。凤庆已建成39条生产线,生产涉及食用油、饮料、蛋白粉等19个系列80余款核桃产品。

目前,合作社与加工企业成为了紧密连接全县172万亩核桃与农户的致富桥梁,凤庆正积极推动“大数据+数字化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建设,整合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让百姓增收致富。

乡村和美提振农民精气神

8月,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的藠头喜获丰收。江沙河边,村民们谈论着各自的收成,欢声笑语回荡在河边。“我家种植藠头已经好些年了。今年种了两亩,按照目前的收购价能卖个1万多元呢。”种植户字珍美乐呵呵地说。

扎模村土壤肥沃,种植的藠头个大皮薄肉脆,深受客商青睐。近年来,乌木龙乡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突破口,常态化开展职业化农民培训,通过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当地特色产品竞争力。扎模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支持农户发展藠头种植。

正值藠头采收旺季,收购商周新伟忙碌于田间地头:“这里的藠头润而不柴,脆甜度高。我每年都来,现在每天都能收5吨左右,主要销往红河、保山等地。”今年,扎模村种植藠头1000多亩,预计总产量达1700吨,将为全村785农户带来850多万元收入。

位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允俸村景亢组是一个傣族村寨,村内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洁净的庭院芳香四溢、傣式建筑风情万种。

10多年前,村里搞建设、抓发展,村民用“六个共同”互帮互助,闻名遐迩。如今,景亢组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五治”促“五美”路子,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由单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小吃街、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建成,餐饮企业、佤族咖啡馆相继入驻。

“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依托美丽的村寨,利用好资源,有底气也有能力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特色路。”景亢组组长刀明华是村里开设傣味农家乐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发挥特长在家门口自主创业,一天最多有10辆旅游大巴到此停留,成为了双江有名的打卡点。

“如何挖掘历史、做标准化旅游,让‘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转变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我还将带领村民开民宿、摆夜市,让景亢的旅游越做越强。”刀明华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吴沛钊 刘宇丹

 
记者手记
风起佤山 气象万千

风起佤山,乡村巨变。连日的采访中,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阿佤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走进班洪乡蜂蜜养殖基地,山坡上随处可见村民开箱、割蜜、摇蜜的忙碌身影;来到下班坝景区,看雨过天晴后的云卷云舒,倾听南滚河泠泠淙淙;在班鸽村,流连于村庄、田园与河道交相辉映的田园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提振了佤山各族儿女谋发展、干实事的信心。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主线,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文化旅游强劲复苏、边疆治理更加有力,打开了临沧发展新气象。

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宇丹

 
 

  【相关阅读】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听,阿佤山乡唱新歌

  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找准自身定位,扩大对外开放,提速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山海交汇 推窗向洋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温度临沧

  【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新佤山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杨春萍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