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在云南】慈母手中线 云岭身上衣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3日 14:26:00  来源: 云南网
 
 

      母亲用温暖的双手养育我们长大,也用双手为我们筑起家的港湾,更用双手“绣”出了不一样的世界。云岭大地上,有一群“母亲”,用手中的线条勾勒出了云南的新形象,让长于这片土地的儿女深感骄傲和自豪。

 

 

 

彝绣展活力

彝绣产品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是彝家妇女与生俱来的生活技能,每一个彝家儿女的童年都少不了母亲刺成的绣品,小到孩童腰间挎着的包包,大到子女出嫁时的婚服,一针一线绣出的是母爱,一丝一缕传递的是文化。

绣娘刺绣

绚丽多姿的彝绣

  来自牟定县的普明惠,经营着一家名为锦纳的彝绣店。谈到彝绣,普明惠表示,“我的妈妈就是村里的刺绣能手,刺绣伴随我出生、长大,看见刺绣就能让我想起母亲、想起家乡,我想把它传承好、发扬好。”2020年,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普明惠传承了母亲的彝绣事业,正式成立牟定锦纳非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形成了集民族刺绣原创作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她希望用时尚的视角和方式,与传统的民族刺绣“相遇”,碰撞出受到市场欢迎的工艺品。在深度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普明惠不忘带领当地绣娘共同增收致富。通过开展刺绣培训,累计培训绣娘1000余名,为当地刺绣市场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绣娘,带动200多名绣娘走上了增收、创收的道路。

  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的彝绣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力点。楚雄州紧扣市场拓展、绣娘增收、文化赋能三大关键,成立了由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构建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N”政策体系,以时不我待、一抓到底的干劲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彝绣由“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激活彝绣新的生命力。

  2022年以来,楚雄州把彝绣与遍布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合起来,在全州103个乡镇建设彝绣车间、1105个村(社区)建设绣坊,实现“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目标。

  彝绣的蓬勃发展是云南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缩影。“指尖技艺”成了楚雄乃至云南的新名片,“指尖经济”让商品经济独具特色,同时也展示了云南传统手工艺的新活力,“妈妈制造”的彝绣,未来必将更加可期。

 
“迷搓”系团结

“迷搓”特写

  “迷搓”是拉祜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语意为背包,同时含有追随生命、不离不弃的意思。

手工编制“迷搓”

  曾经,身背迷搓,上山采摘是拉祜族的日常,那时拉祜妇女制作的迷搓容量较大,不绣花,透露着拉祜族人质朴敦厚的性格。拉祜儿女们挎包不离身,将母亲和家人时刻挂在心尖,同时也把“团结”二字装进了包里。

拉祜族女性展示“迷搓”

  时至今日,心灵手巧的拉祜族妇女在挎包上编织出美丽的花纹图案,融入了拉祜族母亲们娴静爱美的秉性,更寄托了母亲们对家人美好生活的期望。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至今还保留着手工编织迷搓的传统,常以编织蝴蝶花、狗牙齿、五角星、向日葵等图案为主。

  葫芦是最受顾客喜欢的图案,作为拉祜族的图腾,葫芦不仅可以用于生产生活,也是将“福禄”的寓意传递给家人和各族同胞。

  “中华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订单式销售的拉祜包包让村寨里的每一位母亲都能增收致富,拉祜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让各族群众走进澜沧,走进老达保,深刻体验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勤劳的拉祜族妇女正用最朴素的方式,编织出美丽的拉祜包、编织着美好的生活、编织起民族团结一家亲,拉祜山乡正诉说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故事。

 
扎染出绿美

扎染特写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周城村,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蓝白相间的布艺扎染在院内随风飘舞,透过千年时光,早已浸润成白族人生活的底色。初降人世时,母亲包裹婴儿的布;子女出嫁时母亲染制的布衣服饰……扎染成了白族人生死不离、难离的乡愁寄托。

白族阿嬢带领年轻人做扎染

  “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不刻意的布里生花。”这是对扎染技艺最真实的描绘。最纯粹的白族扎染,只有深沉幽暗的蓝和柔软干净的白,再多一种颜色,都嫌拥挤,白族阿嬢在布上染出苍山彩云,洱海浪花,神话传说,民族风情,花鸟鱼虫……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在“扎染之乡”周城村,蓝续扎染工作室的手工艺人张翰敏说,工作室用“蓝续”起名,是希望将记忆深处的“大理蓝”传承下去。“从小照看我的阿奶离世之后,阿奶家中那个落满灰尘的织布机提醒着我,如果年轻人不加入,这项技艺可能就断代了。我心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紧迫感。”时至今日,传统的扎染技术仍在一辈辈传承中,无数的母亲们总是耐心教学着年轻的一代人。

洱海

  白是苍山雪,蓝是洱海水。坐拥蓝天,环抱洱海,白族人民将苍山洱海视作信仰,传承千年的扎染布上,始终将蓝、白作为底色,这也是大理人民对这片水碧天青土地的守护。“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在洱海边上许下的嘱托,洱海不仅是大理人的母亲湖,更是云南人的母亲湖。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治理下,洱海广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海菜花漂浮其上好似点点繁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傣锦见开放

  今年4月13日,中老铁路从昆明南站、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首发列车上,一群笑若春花的傣家姑娘吸引了旅客的眼球,她们身着傣锦织成的衣物,头戴插花,扑面而来的便是南国傣乡的民族气息。华丽的傣族织锦服饰是这条“黄金线路”发展的见证,傣族村寨里的母亲们从滋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借来了美“景”,用手中的梭子织成一道道傣“锦”。

傣锦特写 赵家琦 摄

傣族女性织傣锦 陈宏 摄

磨憨口岸 王致捷 摄

  赵莹静出身铁路世家,她的母亲也是铁路职工,继承母亲的希望,她一直梦想坐着火车到国外,她从小学习了中老两国传统舞蹈歌曲,并赴泰国留学,成了会中、英、泰、老四国语言的列车长。如今,她带着母亲的期望踏上中老铁路客运列车,连接起了中老友谊的纽带。

  随着中老铁路运行,云南实现了“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在国际大通道带动大物流,进而带动大贸易、大产业的发展中,成为面向印度洋出海的陆海贸易桥头堡。交通兴,百业兴,中老铁路的开通,让云南迎来了面向世界的发展机遇,为云南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也让世界看见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云南。

 
“七星”护温暖

纳西阿妈身披七星披肩载歌载舞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云南旅游市场一派火热,丽江古城人流如织。夜幕降临,漫步在古香古色的四方街,各色美食和工艺品随处可见,还有纳西族的特色歌舞表演,四方游客纷纷加入纳西阿妈们的舞蹈,每一跺脚都是满满的快乐,阿妈们身披七星羊皮披肩,身穿纳西传统服饰,游人们纷纷合影留念。

缝制七星披肩

热情好客的纳西阿妈

  如果说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文化,那披肩则是纳西族人民披在背上的民俗。七星羊皮披肩,是纳西阿妈披戴于肩背上的一种独特的服饰。其内容及形式至今仍保留着,不管是披肩上缝制的七星圆盘,还是飘带上绣着的各种图案,或者是剪裁成椭圆花角状的羊皮,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女子出嫁时,母亲会为其缝制好七星披肩作为嫁妆相赠,寓意让女儿带着勤劳、勇敢和美德成为贤内助,同时,披肩也像“护身符”一样披在肩上,女儿无论嫁到何处,都有母亲的爱“保护”。朴素的披肩代表了母亲最真挚的祝福。

  七星披肩的温暖相护,从阿妈们的世代传承,一步步刻进了纳西人的骨子里。“五一”假期,一名网友在丽江玉龙雪山露营时,帐篷被大风吹到了珍珠湖中央,沉到了湖底。在四处求助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的郭副局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湖边,郭副局长毫不犹豫地下湖帮助该网友把帐篷捞了上来。帐篷捞上来之后,该网友既感动又自责,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丽江人民的善良、友好和热情。

 
 
 
 
 
 
 
 
 
 
 
 
 
 
 

   其实,云南人热情好客以及与游客间的暖心故事一直在上演。谈及云南旅游,一条条网友的留言让人倍感暖心,一次次双向奔赴的“感谢”背后是云南人民热情、善良、淳朴的体现。无论何时来到云南,你都将感受到云南人母亲般的呵护。

 
 
 
 
 
 
 
 
 
 
 
 
 
 
 
 
   一线一绒一情丝,一绣一花一世界,一穿一引一画卷。从彝族绣娘到纳西阿妈,云岭大地上的“母亲”用双手编织出活力云南、团结云南、绿美云南、开放云南、温暖云南的新形象,用传承千年的技艺,回赠给这片土地温暖与祝福。

  记者:官媛敏

  海报:官媛敏

  特别鸣谢 昆明市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大理市融媒体中心 蓝续扎染

 

 

责任编辑:官媛敏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