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普洱宁洱:非遗文化进校园 让“民族特色”融入教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1日 10:45:11  来源: 云南网

  近日,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的兰庆河畔传来声声婉转的音调,一个个可爱的小同学手拿芦笙,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招一式尽显快乐。

  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双减”工作在乡村校园走深走实,德安乡兰庆村芦笙协会党支部开展“笙音婉转-非遗进校园”活动,教授兰庆村幼儿园小朋友们哈尼葫芦笙吹跳技艺,共同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推动各民族共享文化成果。

  小朋友们虽然能在各种节庆活动中听到吹奏芦笙,但亲身参与其中、清晰的感受和触摸芦笙并且学习,这还是第一次。活动中,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艺收徒”,向同学们介绍了兰庆葫芦笙的悠久历史,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好奇的眼神充满着求知和渴望,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纷纷抢着让“非遗老师”教导自己吹奏葫芦笙、跳芦笙舞。学校操场舞台上,芦笙悠扬、脚步铿锵,悦耳的笙曲配上同学们欢快的舞步,现场一派青春活力。

  “传承非遗活动,学生和教师既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还能为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德安乡兰庆村党总支书记岳忠剑说道。

  兰庆村“非遗”文化进学校,是德安乡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活动的开展,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激起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学习的兴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树立民族的自豪感争做传承人,为民族文化传承洒下种子。

白马辛荣 摄

  “兰庆哈尼葫芦笙是我们德安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和家乡情。通过学习非遗,让孩子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兰庆葫芦笙舞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昌德说。

  下一步,德安乡将把“非遗芦笙课”带进辖区各个教学点,让各族群众了解体验非遗技艺,走近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民族团结“紧”起来。

  云南网通讯员 马雪梅 李 执 谢芸芸

责任编辑:赵芸瑞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