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对外开放 >> 正文
外媒记者团眼中的南博会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0日 23:04:00  来源: 云南网

  11月19日,22名来自12个国家的媒体记者乘大巴来到昆明海埂大坝。他们来自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亚太中心,分别在本国的报纸、电视台、网站从事传媒工作。参加第3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开幕式,将是外媒记者团云南之行的最后一站。

  天空湛蓝,滇池湖水波光粼粼,海鸥自在飞翔。在一片暖意融融里,记者们纷纷融入当地游客,喂鸥拍照。来自蒙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的伊莉,激动地抛出面包干,又抢在海鸥入画时按下拍摄键。提及第一次到昆明的感受,她说:“这里绿水青山环绕,就像在家乡蒙古一样,非常舒服自在。”

外媒记者团在海埂大坝 郭瑶 摄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文森特同样轻松惬意。他表示,在淡水湖畔看到海鸥,是旅游与保护结合的成果,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

  赏鸥结束,记者团移步海埂会堂,参加第3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开幕式。候场间隙,记者团成员纷纷从不同角度谈论了自己对于南博会的感受。除了商贸合作,中国的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是记者们提及最多的衍生关键词。

  《星洲日报》的文森特说:“马来西亚展品主要是燕窝、榴莲和速溶咖啡。我一开始很奇怪,这么多参展的公司和品牌,竞争未免太激烈。后来商家告诉我,中国市场之大超出想象,他们喜欢马来西亚商品。此外,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南博会,时隔六年,展品已经从当初的食品、农产品,拓展到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领域,可见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

外媒记者团参加第3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开幕式 郭瑶 摄

  老挝国家通讯社巴特寮通讯社的森松表示,咖啡豆、大米、啤酒以及银器、刺绣等工艺品是老挝的代表性产品。南博会是国家间开展商务往来的极佳平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双方携手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森松不忘强调:“今年是中老铁路建成一周年,老挝媒体对此非常关注。中老铁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高效便利,更是沿线旅游开发的新引擎,几乎每一班列车都坐满了乘客。”

  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的拉胡尔谈及中国则倍感亲切。他笑盈盈地说:“中国人一定要去一次巴基斯坦,你会感觉到宾至如归。”他解释,在巴基斯坦,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对当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国农机设备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改观。

  “巴中关系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而紧密相连,两国合作也因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而越发坚实。巴基斯坦主要出口玉石、瓷器、皮革、手工艺品。未来,希望借助南博会这样难得的平台,继续深化两国在商贸、文化领域的交往合作。”拉胡尔说。

  “我喜欢昆明,下次还来。”这是各国记者们不约而同的感叹。

  云南网记者 郭瑶

责任编辑:徐颜蓉蓉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