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云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央媒看云南 >> 正文
古朴韵味扑面而来!《人民日报》整版聚焦大理沙溪镇寺登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2日 12:02:32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寺登村的古朴韵味(走进传统村落)

9月12日

《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

整版刊文

聚焦大理白族自治州

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的古朴韵味

  地处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寺登村,曾经是茶马古道上影响力很大的集镇。黑潓江的清波静静流淌,古集市的槐树默然伫立,见证着古村的热闹与沉寂,也见证着它再度走向繁荣。2001年,寺登村寺登街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寺登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生活在此处

  当夕阳的余晖没过古老的戏台

  参天的古槐树才开始迎来属于它的热闹

古戏台 苏金泉 摄

  若有若无的槐香中

  人们聚集在树下聊天

  孩童们嬉笑打闹着

  奔跑在寺登村广阔的四方街上

  时光被拉得悠长

  仿若回到了曾经人声鼎沸的集市

寺登街 王自林 摄

 

  遥远的马蹄声

  “升灯啦!”

  夜幕降临,便是沙溪集市开始的时候。村民赵宏伟说,茶马古道上曾经集市兴旺,当地人把集市叫做“街子”,这里又叫做寺登街,是寺登村的中心地带。

  马帮行走的时代,寺登街三天一市。灯笼一挂上,南来北往的马帮、商旅便汇聚于此。通宵达旦的夜市,骡马嘶鸣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村里的男女老少也来赶集,偶尔还能听到不少奇闻趣事。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寺登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沙溪地处滇西北要冲,北经丽江、香格里拉可到西藏,南由大理、保山,可至境外。崇山峻岭中踏出的漫长古道交会于此,茶叶、丝绸、马匹都在寺登街集散交易。唐代以后,与沙溪一山之隔的弥沙开发了盐井,盐业的发展,更是带来空前繁荣。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四方街上,沿街的铺面里依稀还能见到当年马店的影子。“要说马店,就不得不提可以被称作‘五星级’马店的欧阳大院。”赵宏伟说,马队有独立的院门,还有专门的小戏台,马儿们在宽敞的马厩里休息。穿过历史的回忆,仿佛看到:踏着落日薄雾,在夜晚来临前,长途跋涉的马帮正向着这个温暖的港湾缓缓而来。

  随着茶马古道被现代化的公路所替代,这个曾经繁华至极的古集市陷入沉寂。绵延的山脉阻隔下,外面翻天覆地,而寺登村这个古老的村庄里,人们依然如同过去一样生活,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寺登街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焕新的古集市

   “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2001年,寺登街与长城等古建筑一起,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古集市,再次获得世界的瞩目。

   从2002年开始,沙溪复兴工程实施,根据当地文化特点积极引导沙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为沙溪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文化遗产保护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时间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沙溪复兴工程负责人黄印武这样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走在四方街通往东寨门的小巷中,依然可以看到冰川时代冰屑和岩屑螺旋打磨石头形成的冰臼,黄印武把他们叫做“沙溪最早的客人”。在理清文化遗产时间线索的情况下,这些冰臼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如今,走进寺登村,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

  古老的戏台雕梁画栋,焕发新生,前为戏台,后为高阁。这座魁星阁带戏台,在整个沙溪坝子中,也是最为精美的一座。曾经护卫着村寨安危的土寨门,经过修复与重建,再度成为标志性建筑。玉津桥横卧黑潓江上,桥拱顶上南北雕有两只鳌头遥望不竭的江水。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以四方街为中心,村寨中东西走向的大道和南北走向的古巷,将寺登街上前铺后店的每家每户都串联起来,疏密有致,层次分明。20年的复兴工程,使记忆中的集市仿佛再现:流水潺潺,巷道纵横,南来北往的商旅被天南海北的游人所取代;鳞次栉比的商铺再度开启,工艺品店、特色客栈各式各样,还有不少充满情调的咖啡店、酒吧。

  高耸的诗歌塔

  一大早,被客栈的阿妈叫醒,因为这天是沙溪一周一次的赶集。

  每周五,各个村落的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采摘的野生菌,还有各种奇珍山货可以延绵一两公里,即使去得晚了,依然能淘得不少珍品,满载而归。

  从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入手,沙溪的历史与现代在乡村生活中实现融合。以寺登村为中心,沙溪正在不断探索乡村未来发展的资源。

锋沙溪白族书局 胡晋伟 李熹 何剑松 摄

  2020年,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正式营业。这是先锋书店的第五家乡村书局。

  走进先锋沙溪白族书局,高朗宽阔的建筑里,整面墙的图书蔚为壮观。曾经杂乱的粮仓,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宝藏书库,成为当地的精神粮仓。高耸的烤烟房被改造成诗歌塔,沿着层层叠叠的扇形木阶梯螺旋而上,中外诗人们的影像和诗歌摘抄迎面掠过,直达心灵的高地。从诗歌塔顶望出去,热闹的村寨、广沃的田野尽收眼底。古老的乡愁,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书店播下读书的种子,种在村民与孩子们的心里,久而久之,便让知识的力量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逐渐壮大。”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店长刘雅婷说,这里也正在成为沙溪新的文化地标。

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沙溪古镇茶马古道馆 张彤 摄

  在新建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条圆弧走廊里,整版剑川木雕将茶马古道的历史娓娓道来。漫步其中,铃声阵阵,沉浸式的游览让人鲜活地体验着那段跋山涉水的历史。

  寺登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逐步发展起来,新的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即将正式亮相,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现在的沙溪,既保持着古朴的气息,又具有现代的舒适,这是文化遗产保护所追求的状态,在实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让现代生活变得更有深度和温度,更加和谐与美好。”黄印武说。

  游览贴士

  从剑川县城自驾40分钟左右到达沙溪古镇寺登村。以寺登街为中心,有四方街、兴教寺、古戏台、玉津桥、古寨门等景点。村中有很多特色客栈民宿,也有八大碗、羊乳饼等沙溪美食。周边还有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石钟山石窟等地,非常适合喜欢悠闲生活、人文摄影的游客。

古巷斜晖 苏金泉 摄

  千年技艺 雕刻时光

  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

剑川木雕 资料图

  雨后初晴,沙溪寺登街上古木幽香。沿着中轴线继续行进,古戏台前台后阁,飞檐翘角;兴教寺梁柱穿枋相连,巍峨壮观。寺登街的古寺古院大多建于明清,是过去剑川木匠留存故土的活计,也向世人展示着匠人精湛的木雕技艺。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证实,数千年前剑川先民就已经在湖滨伐木造屋。

  历经千年发展,剑川木雕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明清时期名扬四海。近至大理宾川鸡足山,远至北京紫禁城,剑川木匠走南闯北,也把技艺传向了四方。

剑川木雕 资料图

  “剑川木雕技艺讲究层层推进,功夫全在细处。”在工作室内,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正向学徒们授艺。他拿着一块镂空花鸟木雕介绍:“立意线描、打粗坯、打细坯,而后再修光、装饰、打磨、上漆……这样一块栩栩如生的木雕需要经历无数道工序方可成品,佳作更是耗时良久,需要木雕师的精心雕琢。”

  传统剑川木雕多取材自当地有名的滇西椴木——青皮木,大多以龙凤、香草、花鸟作为题材,寓意吉祥幸福。笔筒、茶盒……与过去传统木雕不同,段四兴大胆创新,开发木雕文创产品新形式。“只有守正创新,才能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了传承技艺,段四兴在家乡开起了木雕传习院,广招四方学徒,鼓励学生将流行因素植入剑川木雕,开发创意作品,为古老的剑川木雕注入活力。

剑川县的木雕作品细部 苏金泉 摄

  如今,在段四兴等人的努力下,剑川县从事木雕人员达两万余人,培养了一批懂技艺、能创新的技艺传承人。

  “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这首传统小曲唱出了剑川木雕灵动传神的技艺,也唱出了如今剑川木雕传承的生机与活力。(张帆 李茂颖 蔡艺彤)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