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已进入了秋季,可天气依旧炎热。连日来,德宏边境管理支队陇把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刘俊坚守的身影一直穿行于辖区龙安村委会各个角落。于刘俊而言,用心把事情办得实在一些,让老百姓真正“解渴”,这就是他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永远在研究的工作。
一腔热忱,践行入警誓言
人最独特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有精神。入警以来,根据工作安排,刘俊先后在案件办理、新闻宣传、执勤执法、实战教学等多个岗位学习历练。
这一过程中,刘俊不断用学习教育这杯“浓咖啡”提神醒脑,加油鼓劲,以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使自己较快地进入角色。
无论光阴荏苒、岁月变迁或是岗位轮换、工作调整,他始终坚定信仰,心怀事业,以执着之心践行入警誓言,以务实之举诠释从警使命。面对社区民警这一新领域、新岗位,他深感肩上的压力沉甸甸的。
社区工作复杂又具体,既有社会面巡逻防控、时时走村入户,又有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迅速核实重点人员,每项工作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为此,他为自己定了一条铁律:无论再忙,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工作中向领导学、业务上前辈学,经过快速磨炼和虚心请教,他很快就成为社区工作的业务能手,对开展群众工作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按时优质高效办好社区工作。
一份坚持,凝聚群众力量
“我平时负责的工作是龙安村委会的社区工作,主要围绕着实有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重点人员管控、社区走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等。”刘俊说。
龙安村委会,坐落于美丽的中缅边境南洼河旁,边境线长10.8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679户2455人,是一个以汉族、景颇族为主的边境民族村寨,其中景颇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4.3%。
在开展社区工作中,刘俊意识到,做好边境民族村寨的社区工作,关键在人,加入群众干部就像注入灵魂。刘俊与村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多次开会讨论,积极动员,把那些对待群众有感情、带领群众致富有办法、维护民族团结有思路的党员、骨干动员起来,使他们成为“动力车头”。
党员干部们带头,群众自发建立了护村互助队、纠察联防队,对吸毒人员,坚决抓捕,对赌博、酗酒的,坚决制止,纠正了村民沉迷赌博、吸毒、酗酒的不良风气,有效了提高了辖区治安稳定。
社区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需要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强化党建工作,凝聚群众力量,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中坚力量。
一寸丹心,调解化纠纷
为了更快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刘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研究一些方法和技巧。碰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他就和同事交流学习,通过翻译或电话联系家属了解其需求并对接工作人员办好;他还将常见的户籍业务、行业场所备案及相关法律政策整理成册发放给村委会,以方便群众知晓,一点点地去融入他们。看到这些工作方法行之有效,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他心里充满了满满的骄傲和欣喜。
“调解纠纷,我们只认小刘”这是群众对刘俊的评价。每每面对群众关于邻里、家庭纠纷时,刘俊通过这杯“菊花茶”,帮助群众“清清火气”,多一些和谐。
2021年,刘俊接到辖区村民彭某某电话求助称:有人在自己的耕地里收割甘蔗,希望民警帮忙解决。得知情况,刘俊迅速驱车前往事发地,经过现场询问事情经过和实地查看耕地情况,了解到求助人与收割人系兄妹关系,双方因为耕地所有权引发了纠纷。
刘俊随即联系了村组干部,并约定双方次日协商解决。刚开始调解,双方言语不和,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经过3小时的努力劝说和耐心调解,两兄妹最终愿意放下争执,对耕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达成一致意见。
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刘俊坚持用心待人,服务群众。走访辖区群众1022户4856人,化解矛盾纠纷31起,协助查获逃避边防检查8起11人,查办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决定、命令9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7场次,发放涉边、禁毒宣传资料11000余份。
云南网通讯员 许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