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为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对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管,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缅文《吉祥》、老文《占芭》、柬文《高棉》、泰文《湄公河》(以下简称外宣“四刊”)也面临冲击。近年来,外宣“四刊”大力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增强云南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取得初步成效。
以差异化定位制定差异化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差异化的内容是由差异化的定位决定的,首先要明确什么人在阅读杂志。一方面,外宣“四刊”对传统读者进行了摸底调查,努力搞清楚自己是谁、可以做什么。另一方面,在精准化调整发行对象的基础上,主动塑造自己的读者群体,实现“一国一策”“一刊一策”传播。如在老挝,当地政府部门,老挝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和全国主要官员都能阅读到《占芭》杂志,《占芭》杂志也更加聚焦于增强对老挝党和政府部门的覆盖和服务。而泰文《湄公河》杂志绝大多数读者都是泰国的中文学习者和在中国的泰文学习者,90后和00后是主力军。这就要求《湄公河》杂志正确处理好以我为主与对象需求的辩证关系,让具体的传播议题更加贴近普通公众的生活。
传统媒体的价值要拓展到媒体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朋友只有越走才能越亲,固定的业务联系是维持人脉网络最直接的手段,杂志的采编、出版、发行要求杂志社与对象国各层级的人群保持友好的关系。传播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脉的积累是国际传播重要基础之一。比如缅甸政局变化后,是30年来喜欢信任《吉祥》杂志的缅甸朋友提供了无私帮助,为《吉祥》正常采编、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2021年12月22日,由《吉祥》杂志承办的“2021中缅媒体双城论坛”举行,获得双方一致好评。
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及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分析传统媒体的使命与任务时,必须直面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际传播媒体也不例外。与国内情况不同,周边国家互联网媒体发展相对滞后,我们要依托既有基础搭建新平台、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寻求品牌价值向新媒体平台、新活动载体的传承。首先是搭平台,要依托传统刊物,搭建刊、网、社交媒体融合的国际传播媒体矩阵。聚焦湄公河流域这一区域性“垂类”,外宣“四刊”在脸书、推特等平台上开设并运营11个社交媒体账号,月平均更新稿件约500篇,月平均覆盖人数超过200万、互动量超过5万次。其次是建队伍,要加强语言和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国际国内双向联动、双向支撑的国际传播人才资源库。此外,通过促进与国外媒体、智库和普通民众的交流,发展了近80位海外传播官,增强了国际传播的“外援力量”。最后是内容创新,持续推动本土化策略,实施“一国一策”,最大程度上抓住社交媒体上的年轻用户。
(张若谷 祖红兵 作者分别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