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云铜西南铜业熔炼分厂里,一座高14.7米、直径4.4米的艾萨炉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着。送入高温熔池的混合铜精矿与通过喷枪鼓入的富氧空气相遇,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含铜量达55%至60%的初级产品冰铜就得以源源不断产出。
熔炼是火法冶炼的最重要环节。负责艾萨炉生产调度的,就是全国技术能手、第四届“云岭工匠”、熔炼分厂副调度长普兴亮。二十年如一日,他与艾萨炉为伴,把最炙热的青春、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老伙伴”。
1995年,24岁的普兴亮从老家华宁县来到昆明,进入云南冶炼厂(西南铜业的前身),成为了一名电炉工人。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每天工作结束,一身精矿灰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练就了普兴亮吃苦耐劳的秉性。
2001年,公司决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艾萨工艺技术,普兴亮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了公司选派到澳大利亚芒特·艾萨冶炼厂培训学习的员工之一。“环境好,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工人人数比我们少,但产量却是我们的3倍。”短短一个月的外出学习带给了普兴亮很大冲击,他下定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好。
艾萨炉是引进设备,所能拿到的资料基本都是英文的,20多个英文操作界面,2000多个英文单词,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普兴亮来说难度不小。为了攻克难题,他每天加班加点背单词,熟悉操作界面,掌握控制逻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普兴亮很快从排放岗位调到了主控室操作岗位。
从此,普兴亮就一直致力于艾萨冶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攻关工作。喷枪是艾萨炉的核心设备,普兴亮积极参与了云铜喷枪国产化的研究,最终国产喷枪成功取代国外喷枪,每支喷枪为公司节约15万元左右外购费用。他带领团队苦心钻研、助力艾萨炉冶铜技术改进,富氧顶吹铜熔池熔炼技术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提出的艾萨炉控温操作法、艾萨炉磁性铁快速判定绝技等操作技法也成功应用于生产控制。
经过一次次的技术改进,云铜喷枪使用寿命从最初的2至3天提高到了20至25天,作业率、负荷率提升到99%以上,云铜艾萨炉处理含铜物料的能力从设计的60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
如今,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普兴亮积极组织开展传、帮、带,为公司培养技术骨干、高级技能人才,已为公司培养出3名合格的主操手、5名冶炼技师和10名高级工。
云南省总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