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委员履职风采⑧】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田静:用心用情担负起职责使命
“政协委员从各个界别协商产生,我们来自界别、来自群众,是不同界别群众的代表,对于委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把群众的呼声和期盼作为第一信号,把反映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委员履职的第一选择。”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喜欢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政协委员的职和责。但她不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努力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员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每年全国两会和省两会结束后,田静都及时把会议精神向联系的界别群众进行宣讲,并介绍自己参会和履职的情况。2021年,田静受邀参加全国政协赴江西、贵州的党史学习团,学习结束后,她结合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之旅的感悟和体会,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组织的“学百年党史·树理想信念”建水党课上,以讲述红色故事的方式,与红河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建水县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们分享了党的光辉历程。
“通过这次党课,我和与会同志都深受教育和鼓舞,增进了‘四个认同’,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毕生力量的信念和决心。”田静说。
努力当好界别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田静特别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非遗传承人这个群体。在她固定联系的5名界别群众中,有4名是云南省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通过与他们及其他非遗传承人经常性地开展交流,田静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了云南省各地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还存在哪些误区与困境、哪些短板和弱项,同时也倾听到不同非遗传承人真实的期盼和诉求。
通过汇总、整理、分析,田静把这些情况形成了相关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有力推动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改善,真正做一名为界别群众代言的人民政协委员。
努力当好文化事业的传播者
“未将韶华捻脂粉,敢教青春付陶泥。”25年来,膏泥在田静手中“活”出了百般姿态。“19岁开始学,最记得的就是别人教给你什么,困惑的时候老师傅们教会了我什么。”田静说。回首来时路,田静最无法忘却的是师傅们的教诲,也因此更懂得传承的意义所在。
“传承要肯教。”技艺相承,田静从不吝啬。2018年,田静成立了“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这是一个开展紫陶技能培训的公益机构。每年她坚持举办4期免费培训,截至2021年,共计培训学员300余人,其中44名学员参加并通过紫陶技能等级资格考试,18名学员取得高级工资格,26名学员取得中级工资格。
田静表示,长期坚持公益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传统技艺,充分发挥非遗技艺的社会力量和经济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让非遗技艺成为他们开创美好生活的有效助力,也让紫陶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2021年,田静受由云南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亚洲4所高校联合举办的“亚洲智慧”学生线上夏令营邀请,以“建水紫陶”为主题开设网上讲座,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推动跨国文化交流、宣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采访最后,田静说:“要当好一名政协委员,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联系和服务好界别群众。有部分委员成立了委员个人工作室来强化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这项工作,下一步,我也愿意积极尝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委员工作室的平台,与更多的界别群众广交朋友、互相学习、互促进步,更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