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有啥不一样之一“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创新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
自2013年至今,我国自贸试验区不断“上新”,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1个,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作为沿边地区的自贸试验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书写创新故事,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创新经验——
2019年底以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开展三轮采集评估与修改完善,先后共收集经验案例线索119项。经过相关审核修改流程,并会同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形成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并作为“最佳实践案例”上报。
这些经验案例,不变的主题是创新。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多个领域加大探索力度,闯出新路子,努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这些经验案例,突出的特色是“沿边跨境”“云南首创”。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结合地方发展特点,突出区位优势。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牢牢抓住“沿边跨境”特点,聚焦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等“八个跨境”方面合作,突出自身主线目标和任务定位。
本期,我们来看“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创新。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口岸联检部门创新口岸与通道管理机制,以现有国家口岸为平台,主动将附近的主要货物进出口通道纳入监管和查验范围,探索“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将口岸管理由“点管理”向“面管理”延伸,加强和规范了边境通道管理,有效缓解口岸通关压力,提高口岸人力、装备、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瑞丽海关、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对于历史形成的边民通道遵循“重要通道纳入口岸规范管理,其他通道只保留边民通行功能”的思路,以“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予以整合规范。结合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边境口岸实际,在口岸和通道探索实行“一地集中报关,多通道验放”。
附属通道纳入口岸差别化通关管理。举措包括规范监管、分级管理、差别化通关,实现“一地集中报关,多通道验放”,推进口岸附属通道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条通道一类特色产品”的分工运转体系,减轻口岸通道过货压力。
形成集约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举措包括,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形成“通道先放行、场所后通关”的两点式监管运行模式;集约利用监管场所,“多通道过货、场所集中查验”,缓解通道拥堵、集约建设查验设施;信息化监控防控风险,实现通道快速放行、场所高效管理。
现有通道分类管理优化功能。包括“人货分流”规范管理,形成瑞丽口岸姐告国门综合查验通道、中缅街边民出入境专用通道和姐告货场货物出入境运输专用通道的“一国门、两通道”过境通道模式;同时,根据出入境车辆类型进一步区分通道,提高效率,优化通道功能。
通过系列举措,解决了边境通道过货监管难问题,解决非口岸通道过货的制度化建设问题。同时,缓解拥堵,提升通关便利化,为企业和监管部门降本增效。此外,还有助于拓展口岸功能,服务经济发展。
下一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还将加快推进“一口岸多通道”改革创新制度化建设,稳步推进口岸通道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实行双线管理(把口岸、通道作为一线,监管场所作为二线)、建立电子监管体系,有效提升监管效能。(记者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