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丽江永胜三川坝“斋姑娘”考探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8日 12:00:09  来源: 云南政协报

原标题:丽江永胜三川坝“斋姑娘”考探

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关注

终身不结婚的女子,在丽江永胜被称为“斋姑娘”。过去,她们在当地人眼中,曾经是一种时尚,是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之一。

过去的600多年里,“斋姑娘”这个词一直在丽江频繁使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仍然有上百名“斋姑娘”在丽江永胜三川坝的一些乡村里生活劳作。她们作为一个特殊的女子群落,依然用最后的生命注解“斋姑娘”这个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流逝,这个群落行将消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记录。

从字面上看,“斋姑娘”,只是在姑娘前面加了个“斋”字,但就是这一个字,就和一般的“姑娘”不一样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姑娘不能结婚,终身留在家里。她们年轻的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块,年纪大了,和哥哥、嫂嫂或者是弟弟、弟媳一起过日子,没有丈夫,没有孩子。

“斋姑娘”不只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20世纪1950年代以前,丽江永胜三川坝一些村庄的农家留“斋姑娘”,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在整个坝子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留“斋姑娘”的风俗。这些斋姑娘留在家里,除了干家务活外,还要到地里干活,与村子里的人接触,过着和常人一样的日子。只是到了村子里举行一些佛事活动,她们才偶尔集中到一块,做自己的佛事。平时里,她们出入于乡村和田野,在不知不觉中演绎着一种世俗文化。

相对而言,农家留在家里“吃斋”的女子,要身体好,人品好的,家务活做得好。旧社会,留在家里吃斋的姑娘是很有脸面的,让同龄女子羡慕。吃斋的女子,也是一家人的门面,不能有半点差错和闪失,当家人对留谁在家里吃斋,要经过认真考虑和选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留下的斋姑娘已经很少了。这些由历史遗留下来的斋姑娘,成为了丽江的历史,一道人文风俗的风景线。

据统计,丽江乡村曾经有过的斋姑娘,数量超过了千人。如今,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去世。笔者调查得知,这个群体的很多人,由于家务活做得相当好,烹调技术也十分出众,在丽江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发挥着较大作用。她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食堂里和水利工地上当炊事员,成为能干有作为的后勤工作人员。一部分斋姑娘,则在生产队里劳动,在家里和弟兄姊妹过日子。

相关史料记载,永胜三川坝“斋姑娘”大多数人家的祖籍,属于湖南和江西。三川坝人的先祖,是朱元璋兵士们的后裔。也就是明洪武年间,他们从湖南、江西到云南丽江屯田戍边的过程中,经过三次“调卫”。史家称之为“洪武调卫”或“湖广调卫”。

有关丽江三川坝的斋姑娘,史籍记载很少。几年前,通过我们到三川坝,到丽江各地和当地老人交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到丽江三川坝留“斋姑娘”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种说法,认为丽江一些老百姓家里留“斋姑娘”的风俗是从湖南、江西带来的。在明朝以前,居住在永胜三川坝的人,多数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从来没有留斋姑娘的习俗。由此推断,这种习俗是“湖广调卫”后发展起来的,确有可信之处。湖南、江西人通过朱元璋的“湖广调卫”进入永胜,在永胜安家的有2万多人。他们把中原的佛教文化带到了永胜,佛教风气盛行,从而改变了永胜原住民的风俗习惯。

另一种说法,这是永胜妇女十分看重贞操的结果。永胜三川坝的女子,视贞操为生命,家庭也以女子“守节”为荣。自古以来,永胜三川坝的女子结婚前都不与男性来往。就是结婚以后的新婚阶段,夫妻俩在外走路也要相隔一些距离,不让人看出有亲热的举动。

由于女子和家庭都看重贞操,这种风气盛行下来,一些乡村纷纷为“守节女”立“贞洁牌坊”,赠“贞节匾”。《永北直隶厅志》中,就用较大篇幅记载了永胜的烈女,烈妇,节妇,贞女。又据《永北府志》记载:“永北妇女以节烈著者,前明得四人,国朝至乾隆三十年得四十八人,又至道光十九年得三十三人。咸同之际,变乱叠兴,期间赴水、蹈火、服毒、投环者不下什百,继至今,黩娄之嫠妇,柳下之贤妻,直与金沙比洁,雪岭争辉矣。圣天子旌贞表节,所以激扬风化,矜式闺门,典至重也。”由于各方推崇,也为一些女子当“斋姑娘”铺平了道路。所以,永胜斋姑娘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根源和曲折过程。

第三种说法,三川坝的不少人家认为,一家人留了斋姑娘,就有了好“修行”,家运会时时顺畅,家道将代代兴旺。一开始,永胜留斋姑娘的还不多,只是一些大富人家才留。后来人们逐渐觉得,这些留斋姑娘的人家,经济条件都比一般人家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好,生养出的后代,也聪颖贤达,因此也就效仿起来,争着留斋姑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永胜留斋姑娘的风气一度盛行。更有甚者,家里没有女子的,竟然有人家留“斋男”。永胜有一名叫马玉的男子,就是在当地产生影响的“斋男”。为了纪念“斋男”守节,永胜城内曾有该斋男的贞节牌坊。

第四种说法,留“斋姑娘”的习俗来自一种小农家庭观念,留斋姑娘是为了家庭生活方便,家业发展。三川坝的许多农村家庭田地多,到了春季和秋季,家务活十分繁重。一家人有了一个能干的斋姑娘,家务不用当家人操心,全家人可以扭成一股绳种田种地,收粮打场,和睦过日子。

最终,经多方考证,我们在相关史料里找到了有关“斋姑娘”的证据:“斋姑娘”是朱元璋的队伍从中原带到云南边疆的特殊风俗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据国内媒体报道,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区塔脚路,还生活着“中国最后一群‘自梳女’”。所谓的“自梳女”,其特点和“斋姑娘”如出一辙。

丽江永胜三川坝的“斋姑娘”,曾引起国内部分媒体关注。广西电视台的“发现”栏目,不远千里来到丽江永胜三川坝,拍摄专题节目,《羊城晚报》《旅游纵揽》等报刊,也对斋姑娘历史现象进行了报道。

(作者单位: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

云南政协报投稿邮箱

基层政协稿件请投邮箱:ynzxbgdzx@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成 俊)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