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注】央视《新闻联播》关注云南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3月4日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十三五”成就巡礼】我国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其中
重点关注了包括云南抚仙湖在内的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跟随小布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从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到探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再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修复领域,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这几天,有4万多只各种鸟儿在湿地公园里过冬,其中包括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很难想象,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遍布养虾塘、养猪场的地方,每天有4.5万吨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
“十三五”期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自然资源部组织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治理区域海洋生态质量和功能得到提升。
生态修复带来变化的不仅仅是滨海湿地,“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开展了包括云南抚仙湖在内的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资金500亿元。
此外,2019年国家探索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修复,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河北、辽宁、江西等多个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支持社会资本以参与、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十三五”期间,国家还开展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侧、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重点城市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废弃矿点近9000个、面积达2.5万公顷。
新闻多一点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储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量的72.8%,全国淡水湖泊的9.16%。当前,湿地已成为保护抚仙湖的一条具有生命的绿色生态廊道,在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自2010年以来,抚仙湖水质连续10年稳定保持Ⅰ类。
多年来,澄江市坚持生态立市,在抚仙湖流域推行河长制,湖区实施“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项目,湖滨湿地规模化生态恢复工程总面积达1.35万亩。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九湖治,云南兴
九湖清,云南美
守护好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
就是善待云南人世世代代
繁衍生息的家园
蕴涵着云南人民
对绿水青山生态美的殷殷深情
近年来,云南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力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系统治理,各湖泊水质改善成效明显。
云南完善湖泊立法,发挥规划引领,九大高原湖泊施行“一湖一条例”,各湖泊进一步修订条例、完善配套制度,出台了20多项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以法治手段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1个月Ⅱ类,阳宗海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这是滇池全湖水质连续第三年达到同等水平。2020年1—11月,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洱海国家考核湖心点位水质为Ⅱ类,全湖水质为Ⅲ类;阳宗海保持Ⅲ类;滇池外海、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主要污染指标呈下降趋势。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