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创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1日 10:00:07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议政提案

原标题: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创新动能

委员圆桌

嘉宾

杨 昆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副主委、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主任

毕 红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处长

张铁松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会主委、

昆明市儿童医院院长

主持人:皇甫丹霖

主持人的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行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科技工作作出新定位、新目标、新部署。

“十四五”时期,云南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委员圆桌”栏目邀请到三位省政协委员一起交流探讨,并提出意见建议。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问:大家对科技创新是如何理解的?应该如何促进科技创新?

毕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思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新的起点上,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统筹部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推动云南科技自强自立,塑造云南在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

我认为,云南要主动作为,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汇举国之力,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引入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云南共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推动云南科技自强自立,打造云南发展新引擎,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新格局。

主持人:我省在科技创新中有哪些成绩,比如说在健康产业方面?

张铁松:医疗行业一直都是科技创新中最受惠的行业之一,科技创新在医务工作者为老百姓服务的过程中,增添增加了非常多的手段以及措施,能够让患者很快康复,让群众更健康。

在我的工作中,常遇到一个疾病是听力障碍。古语说:“十聋九哑”,就是说一旦新生儿听力有问题,那么开口说话就很困难了。因为我们的语言发育顺序是要先会听,能够听得见,才能够学会怎么去说。如果听不见,基本上就不会讲。过去人们会觉得让一个“聋哑人”说话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但借助科技的力量,人工耳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听力障碍的孩子重新听到了声音,能够回到有声的世界,让很多家庭摆脱了听力障碍带来的困难。所以,科技创新的成果,患者是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现在还推出了很多手术机器人,让原来人工操作困难的手术变得更加简单和精准了。随着基因检测的出现,让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过去一些无法解答的疾病有了答案。

过去,验血需要排队让医生抽血,但现在有了自动采血机就能极大方便患者。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比如远程的胎心监护,可以知道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各种情况。

科技创新除了服务于健康产业,可以说在很多产业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创新成果如何转化的问题,如何把成果转化为产品,切实为群众服务。

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主持人:科技创新给云南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毕红: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从2015年的109.4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20.5亿元,全国排名从23位提升到19位,复合增长率达19%,年均增速全国排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61件提高到2.85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13.14人/年提高到19.12人/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52.82亿元增长至82.82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49.6%。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方面,云南生产的新冠疫苗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在“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项目,立项实施滇中引水关键技术研究、绿色硅材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说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铁松:科技创新给云南的大健康产业带来了好机遇,现在全国都在讲大健康,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省也提出了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昆明市要建设中国健康之城。这给从事健康产业及健康事业的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机会。科技创新成果的具体落实就可以由国际一流的医疗机构、研发企业和医学院校来昆明共同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中国唯一”国际医疗健康城。

杨昆:生物医药和文化旅游产业是云南非常重要的两个产业,结合云南自身优势,我们又提出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把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我认为就是要围绕我们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来做,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这不是说别人有什么我们就拿来用,而要根据我们的资源、特点,用别人的核心经验、资源、技术来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云南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按照云南的区位优势,云南在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可以发挥优势进行创新,不仅是科技的创新,还要推进管理、市场模式、发展机制方面的创新。

为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主持人: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工作?

毕红: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十四五”新起点上,云南要精准对接,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医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科技资源入滇创新业;与中国科学院积极谋划国家在云南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入滇落地运行,形成院士专家入滇服务创新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融入国内科技合作大循环的新格局,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

还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部署,强化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制保障。强化云南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体系建设,打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战。

张铁松:就云南来看,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疫苗研发都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生物研究所、云南沃森生物,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疫苗与单抗研发中心,并在玉溪有生产基地。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我们是领先的,是有一批技术和国际同步的。

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这块工作,省科技厅等职能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科技创新成果最能够得到实惠的还是老百姓。科技创新最终的结果就是要转化,所以在产业的转化中如何实现科技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我们最缺的确实是科技方面的领军人才,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海外留学的人才都想回到中国。相关部门要及时针对海归人才制定一些优待措施和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来到云南,从而支撑科技创新。针对企业也要制定出台一些相关的鼓励、优惠政策,让企业愿意创新。

杨昆:云南的资源禀赋各地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也不一样,所以需要突破的创新点也是不一样的。各州(市)要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结合发展方向和定位,找到创新点,从而找到未来的创新出路。再结合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汇集创新团队和平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就当前来看,我认为云南的科技创新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尤其是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所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定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与培养结合,集聚一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进一步落实云南省已经出台的在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引进、评价、流动、激励、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意见。高校要充分发挥优势,以科技创新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主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力争光。(张莹莹皇甫丹霖)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