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新时代沿边开放发展论坛2020”在昆明举行。
论坛以“疫情影响下的沿边开放: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联合云南省商务厅共同主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等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沿边省(区)商务和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外经贸企业代表,围绕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沿边地区作用、云南对外开放新机遇等话题,深入研讨交流,并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
让“沿边”成为“金边”
沿边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沿边地区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让“沿边”真正成为“金边”?与会各方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认为,沿边地区可以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的连接和枢纽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也使沿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维度下,重构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合作、坚持开放创新,成为沿边开放面对的新命题和实践路径。
近年来,云南努力推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与各方携手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晓华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云南商务部门将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带来的机遇,加快推动区域内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提升对周边国家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交流中谈到,纵观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由沿海到沿边的“梯度推进”特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沿边地区成为“大循环、双循环”重要交汇地。在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沿边地区要做好内外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加快培育输出型产业、抓好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等,提升沿边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发挥开放“前沿”优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科研秘书李蕾表示,包括云南在内的沿边地区,正在从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开放的“前沿”要承担怎样的功能和定位?一是对接,对接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二是联通,要实现境内外的互联互通。三是辐射,要辐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未来,沿边地区应该注重创新,以机遇汇聚一流人才,以好的“发展题材”吸引企业投资、合作,疏通经济循环的堵点。
云南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在发言中提到,云南省商务研究院在沿边开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形成成果。“以《沿边开放新支点之跨境合作与边境城市发展研究》为例,我们认为应以边境城镇为沿边开放‘支点’,发挥口岸、园区、城市、金融、人才、政策的作用。”通过云南25个边境县市与毗邻国家的44个边境城市,共建“25+44”跨境合作特区为支点,先行构建区域合作先行区、新样板,做好沿边开放的“弓”。最终,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一边境城镇”协同联动发展的3个增长极、5个特色发展组团;打造国际重要战略通道支点,重点打造8条经济走廊“支点”,形成8条经济腹地支撑带。
“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一季度我们的外贸业务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远好于外部市场,我们的业务也因此实现了快速恢复,2020年预计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涛表示,作为企业将加大与周边国家、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业务合作,紧抓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深度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昆明片区,我们将打造全球供应链平台运营中心,提供肥料、硫磺及农产品等多链条综合服务,包括供应链业务、金融、大数据等供应链服务;在德宏片区,依托相关运营主体,开展跨境外贸综合服务业务,打造沿边外贸综合服务示范及跨境物流中心;在红河片区,打造全球农产品落地加工产业化项目。”
云南网记者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