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告别绝对贫困、奔向全面小康,在这幅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的恢弘历史画卷中,自然少不了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的忙碌身影一一他们为国辛苦为民忙,展现了新时代云南统战人的责任与担当。从8月起,请您跟随记者的镜头笔头,走进远山,深入一线,去记录精彩瞬间,去感悟家国情怀,去致敬伟大精神,一起讲好云南统战故事……
2018年8月,我被云南财经大学派往文山州马关县马额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期间,成长不少,感慨颇多。
认识的转变
在从昆明开往马关的车上,我对扶贫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新闻报道与统计数字。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共计9899万人。到2020年,我国要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消除、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整体性区域贫困的目标。其根本是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脱贫退出,最主要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
开始驻村工作之后,这些文字与数字变得鲜活直观,变成眼前的一张张脸、一栋栋房。扶贫,就是让村里这一户户的人家都过上好日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脱贫攻坚,也就是帮助每一户家庭向贫困宣战,帮助每一个人战胜贫困。
为什么要向贫困宣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扶贫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要在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在和平年代发出“中华崛起”的最大声音。这场战争分布于全国无数个战场之中,我们马额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马额村随拍
可爱的战友
在马额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有省级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州级单位文山州委州直机关工委、县级单位马关县国税局分别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员,有镇政府安排的包村工作队员,以及村三委的干部,所以我们将马额村的扶贫工作戏称为“省、州、县、镇、村五级联合作战”。我们这支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有党员也有群众,结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同盟军”。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村干部。村主任方哥,年富力强,晚上加完班回家前常嚷嚷着不想干了要去打工,但第二天早上8点前一定能在办公室见到他。前一阵大家想凑钱请人专门负责伙食,方哥做代表去谈,悻悻而归:“人家低于1800元不干,我天天从早到晚上班才1750元,不请了!我分个组,以后轮班做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陶叔,把“我们共产党员”挂在嘴边。去年十一,大家集中看国庆阅兵式,陶叔五十多岁的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后来更不停抹眼泪,全场人可逮着机会打趣他,但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擦眼睛。文书陶小妹,应对各种表格、打印证明。村里可没有“办公时段”的说法,她的电话被老百姓呼得最多,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还有何大哥、光良哥、明梅姐以及各村小组长们,他们是脱贫攻坚与乡村善治的基石。
我们这支队伍,互相帮助,彼此依靠,一起打脱贫攻坚的硬仗。何其幸运,能在驻村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一群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脱贫攻坚战友们。
集中看国庆阅兵式
群众的力量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全民战争,群众居于主体地位。《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提到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除了极少数家中无劳动力的情况,都应该采用开发式扶贫。马额村现在的三大扶贫措施是动员务工、设置公共服务岗位、帮扶产业发展,都是这种“以工代赈”的思路。这样看来,我们村的五级联合队伍是基层指战员,村民们才是冲锋的尖兵。
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与我们在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样,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我们宣传“致富光荣”,在各帮扶项目中选取示范户树立为榜样;在各村小组挂上标语“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等,跟老百姓一起干劳动、搞卫生;组织种植培训、技术培训,宣讲扶贫政策;在节假日组织群众活动,增强群众凝聚力,振奋精神风貌。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激起老百姓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山豆根种植帮扶项目示范户
马额村群众活动合影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国必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所有的参与者,不论其职业、职务、政治面貌,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高校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正是:身在校园,心忧天下;身未入党,心亦爱国。
云南财经大学 喻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