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昆明郊区这个贫困村 出门就是风景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8日 10:16:00  来源: 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标题:昆明郊区这个贫困村 出门就是风景

  先看个场景:

  出云南省会昆明市区往西北方向行驶,出城后走一段高速,再走一段盘山路,等完全看不到城市模样时,说明离西翥街道大村社区苦葛箐居民小组不远了。

  这个离主城区不到20公里的村子,虽属昆明市核心城区——五华区管辖,却和云岭大地的绝大多数乡村一样,年龄大点的靠种地维持生活,年龄小一点的外出务工。

  还有一个场景,暂且不提,先卖个关子。

  话题回到苦葛箐,这里地处山区,村里坡度大,先天发展条件不足,44户15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户24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委政府的政策帮扶和村民们的努力下,村民们日子有了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脱贫。

  此后,当地一方面做好脱贫成果的巩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让村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刘国芬(右)和同伴在挑红豆。人民网 程浩 摄 

  小事:她染了头发 大事:日子好过了

  两个月前,48岁的刘国芬把白了大半的头发染成了酒红色,她说这些年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很多,压力大,头发跟着白了。这两年日子好过,人也精神了,顶着白头发走出去不好看,干脆染了,“赶时髦!”

  老父亲生病去世、老母亲身体不好、和丈夫离婚……这些都是刘国芬这几年经历的事。离婚后,刘国芬搬出原来的家,和同村的老母亲一起生活相依为命。不管是原来还是现在的家,日子都不好过,前几年,两家均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苦日子咋出头,刘国芬想不出办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委政府的帮扶,让她原来和现在的家走出贫困,她也重新对日子有了奔头。

  种包谷、核桃、水蜜桃、蔬菜……以前刘国芬家虽地里的庄稼种类不少,可缺技术、没销路,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党委政府帮扶后,开创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的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合作社统一管理,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的产品,一部分自销,一部分交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销售。

  这种模式,解决了刘国芬最愁的技术和销路问题。针对全村1500亩水蜜桃,合作社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过嫁接改良了原桃树的果实品质,更好地适应了市场,提高了原桃树的经济价值,村民们收入跟着增加。

  村里有种豌豆的传统,效益一直不高,2016年,合作社经过试种试验后,带领村民引种新品种,亩产300多公斤,每公斤4块多钱,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

  不止农业收入,农闲时刘国芬到城里务工,每月供吃供住,工资1800元,“知足了!”她说。最近大女儿坐月子,刘国芬回家伺候;村里建水池,她闲不住,常跑去务工,每天120块,“就当赚点零花钱了!”她笑着说。

  陈开华家的老房子。人民网 程浩 摄

  小事:住了新房 大事:危房改造帮了忙

  在农村,家里房子好不好是日子过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不管是现在还是原来的家,之前都是土木结构,压根和舒适扯不上关系。前几年,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危房改造,两家的房子经过鉴定得重建。“70%由政府出,我们出30%,只花了一万零点。”刘国芬说。如今,她和母亲住上了30平米的砖混结构房,虽然不大,可新房子住着舒坦;前夫一家也住上了45平米的新房,“替姑娘(女儿)高兴。”

  同样住上新房的还有5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开华。和刘国芬家一样,他家以前的房子也是土木结构,新房子建盖费用同样由政府承担70%,自己承担30%。今年3月,他家新房子建成,面积60平米,自己只出了3万元左右。

  3万元中贷款2万,要求3年还完,陈开华不愁:帮扶单位免费给一头黄牛,他养了3年,前几天买了14000多元;自己也养了两头水牛,前段时间卖了一头,卖价1万多元;家里还有200多棵水蜜桃,今年收入8000元左右;还有2亩多红豆,最近正采摘,预计还有近万元收入。

  结合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里设置了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陈开华是3名保洁员之一,每月补助500元,隔几天打扫一次,“得感谢党和政府。”他说。

  陈开华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出嫁,18岁的儿子目前在成都打工,他希望再苦几年,把贷款还完后,给儿子买辆车,“出去也方便。”

  陈开华家的新房子。人民网 程浩 摄

  小事:不想住城里 大事:走乡村振兴的路子

  不止刘国芬、陈开华,党委政府帮扶下,苦葛箐居民小组44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怎样确保村民稳定增收,确保贫困户不返贫,党委政府边探索边实践。

  产业拔穷根,脱贫更长效。苦葛箐居民小组水果多,“品相好的水果不愁销路,品相不好咋办?我们调研后决定鼓励条件好的村民开办酒厂,水果经加工发酵后酿酒,打造本地的水果酒品牌。”大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福说。

  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苦葛箐居民小组有核桃、水蜜桃、杨梅树、猪、羊、鸡等生态的农副产品。如何帮村民增产增效,五华区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里的农特产品推介,让昆明市民零距离感受苦葛箐的原生态美,体验苦葛箐的风土人情。

  “消费者可以通过‘乐享五华’公众号,认养桃树、核桃树、杨梅树,认购土鸡、土猪肉、黑山羊等,以乡村旅游引领、认养扶贫形式助推苦葛箐乡村振兴。”五华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

  党委政府投入力度不减,脱贫后的苦葛箐乡村振兴有底气。目前,苦葛箐15户危房改造工作已完成,政府还投资在村里新建了公厕、垃圾房和村庄防洪沟渠,道路也早已硬化,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的苦葛箐村,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再看前文中提到的另一个场景:

  开车进村,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后,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下,周围青山环绕,山风青香弥漫,犹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离城那么近,说实话,以前想,能住在城里多好,现在不想了,出门就是风景,挺好的!”陈开华笑着说。

  两个场景,说的是同一个地方,前者如果你没兴趣了解,后者呢?(记者 程浩)

责任编辑:自然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