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秋双节:云南“建水紫陶”玩出了新花样
展出当日游客络绎不绝 孟昭濡 摄
10月2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云南省非遗中心、建水县人民政府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会员、建水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四大名陶(4+N)展“陶彩千秋·建水紫陶”精品展在昆明市融创文旅城(觉海楼)举行开幕。展期为10月2日至12日。
本次活动由建水县紫陶协会承办,昆明融创滇池后海、昆明市博物馆协办,并得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云南印社的学术支持以及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大力支持。
颁奖嘉宾与获奖作者合影 孟昭濡 摄
活动包含建水紫陶精品展、“建水紫陶工艺创新及其当代文化价值”研讨会、建水紫陶集市、建水紫陶技艺展演及拉坯体验等内容,展出200余件建水紫陶精品,其中19件作品获得专利。活动评出特别奖作品1件(特等奖);优秀造型作品、优秀烧造作品、优秀书画作品、优秀创意作品各4件(一等奖);提名青年优秀作者10名(二等奖)。
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雄致辞 孟昭濡 摄
建水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雄介绍,建水紫陶的窑火已薪火相传数千年之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逐步形成书法、绘画、雕塑、篆刻、陶艺等融于“五色陶土”的独特工艺和“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的特质,铸就了古拙雄壮、文韵盎然的典雅气质。本次活动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建水紫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魅力,提升了“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的影响力,推动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水紫陶协会会长李立华告诉记者,从2005整个建水紫陶蓬勃发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非遗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县非常重视建水紫陶的技艺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建水紫陶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以多民族文化为载体。从业人员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傣族、哈尼族、回族,汉族等,他们将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建水紫陶中来。建水紫陶在发展的同时,实际上早就文旅融合了,它带动了整个建水旅游业的发展。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
近年来,建水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打造人才、双创、金融、智慧、文旅、诚信“六大紫陶”,坚持走特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模化发展路子,推动紫陶产业提档升级。建水紫陶在国内外陶瓷展会和比赛中荣获30余项国家级金奖,2019年产值达34亿元、从业人员3.6多万人。
建水紫陶发展简介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源流却十分久远。1982年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展示了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建水已经出现古老陶艺。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成熟于民国中晚期,因产于云南省建水县,传统产品呈色赤紫而得名,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是唯一原产地。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温润如玉,光洁如镜,声清如磬、质硬如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产品无铅、无毒,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建筑领域;因文而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以陶为纸,可根据不同器形对中国传统的诗文、字画、篆刻艺术或西方绘画、装饰艺术作品再次创作,而成为一种独特的陶艺传载于世。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
1932年,建水紫陶远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首次亮相便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1953年,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近年来,建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保护条例》,以人才紫陶、双创紫陶、金融紫陶、智慧紫陶、文旅紫陶、诚信紫陶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文产城融合发展。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
建水紫陶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9年底建水紫陶实现年产值34.06亿元。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1631户。
建水紫陶文化产园区于2017年10月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2019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资格。2019年9月建水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紫陶之都”。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
建水紫陶产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在未来5至10年之内,建水紫陶产业将打造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全省的骨干文化产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延伸,形成相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亮点,完善建水紫陶产业相关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紫陶特色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城市、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以紫陶产业园区和建水古城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互动与创意生活体验,创新拓展多元业态,促进紫陶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2030年,建水紫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记者 肖依群 孟昭濡)
获奖参展作品 孟昭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