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小针线活 脱贫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31日 19:30:00  来源: 云南政协报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小针线活 脱贫大产业

“前些年,自己绣的绣品,很难卖出去。今年有了政协搭建的平台,省外客商买得多了,这小小针线活,也成了彝家脱贫的大产业了。”楚雄市三街镇彝绣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兴会与前来调研的楚雄市政协主席马子才一一讲述着彝绣产业由小变大的经历。

今年年初,马子才了解到三街镇彝绣发展面临小、散、弱、产品销路狭窄等问题,于是把三街镇委员服务联络处协商平台作为全市“协商在基层”五个示范点之一进行打造,以“政府和委员联络处+协会+合作社+示范户+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以持续稳步推进彝绣产业发展作为协商议题,不断推动彝绣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共圆小康梦。

一是“保护+培养”,传承彝绣技艺。共收集整理民间绣品100余件,每年定期举办2期传承人培训,培养州级彝族刺绣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3人、彝绣骨干46人。二是“政府+协会”,搭建发展平台。建立了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彝绣产业发展制度,营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绣娘献品”的良好氛围。建立彝族刺绣协会和彝绣合作社,扩大吸纳会员。三是“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彝绣品质。引导技术骨干、彝绣大户到永仁县莲池乡及周边乡镇考察学习,到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参加展览交易会,邀请州彝族文化研究院专家面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彝绣品质。四是“展+演+秀”,打造彝绣品牌。选送三街彝绣协会副会长王兴会到上海东华大学参加传统彝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和服装节展演;每年火把节期间参加“非遗”展演人员达220余人,绣品参展300件以上,进一步提升彝绣品牌知名度。五是“线上+线下”,提高产业效益。依托三街“山老头”电子商务平台,与楚雄彝家公社、长征绣坊等多家民族服饰店形成“集镇有展厅、市区有公司、网上有店铺”的展销格局。

截至目前,全镇销售绣品6000余件,创收80余万元,促进了700余个彝族绣娘稳定就业,直接带动镇内4个贫困村6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82人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