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中:
陈豪强调:“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战略定位,把握大局大势、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统一思想行动,加快推动全省‘新基建’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阮成发指出:“按照‘切口小一点、研究深一点、更管用一点’的思路,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精准研究‘新基建’发展需求,一项一项扎扎实实往前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时,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并确定了4大重点领域22项具体任务,形成了第一批“新基建”项目清单,共谋划2020至2022年项目665个,项目总投资3776亿元。
“新基建”到底是什么?它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助推新基建驶入快车道,应该从何处发力?云南网为你梳理。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代表着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新经济,意味着需要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于是,“新基建”应运而生。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虽然近来“新基建”屡屡刷屏,但它却不是一个“新词”。
“新基建”的演变(制图: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两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对“新基建”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新基建”指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广义“新基建”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包括能源、交通、城市、水利在内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例如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
作为广义“新基建”,不仅服务于智慧产业(智慧农业、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智慧企业、智慧政府发展,还服务于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发展;不仅服务于供给端生产方式革命,还服务于需求端生活方式革命,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基础设施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发挥连接作用。
传统基础设施大多局限于实体空间尤其陆域,重在有形连接,即“桥连接”,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桥梁等,俗称“铁公基”。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实体空间,更拓展至虚拟空间,重在无形连接,即“云连接”,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群,也称“云设施”。
“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关系。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传统基础设施功能,而且放大了传统基础设施作用。“新基建”加力,“老基建”改造,可以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作用。
5G技术是“新基建”的基础,它将开启一个“新联接”的时代。受益于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特点,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联接的时空限制将被进一步打破,从而真正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当5G联接千行百业,迎面而来的就是“海量”的数据,毕竟,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一天就能产生64TB的数据。如果没有超强的算力支撑,这些海量数据就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
未来,大量数据会在端、边、云随时产生,要实现“数据”在哪里,计算就得在哪里,更要增加面向端、边、云提供多样性的算力,只有这样的“新计算”,才能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疫情期间,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依托5G技术,将病人CT等医疗影像及其他医疗相关治疗信息等实时传回至北京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通过云端调取对应专业的专家完成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及其他问题的综合研判,为前线积极救治病人提供了实时协助。这是“新基建”成果改变人们生活最直接的一个例子。
现实中,从智慧城市到无人工厂,从农业到医疗远程诊断,从金融科技到车联网、自动驾驶,“新基建”各项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无处不在,正在激发更多的经济活力,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
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帮助制造工厂实现多维度、细粒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决策,达到人力所不能及的柔性。
获取土壤、作物、空气等农业基础信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测量和精细管理。
智慧医疗将通过5G、云、AI等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低延迟网络和智能化的应用,优化医疗资源和使用。
以AI为核心的智能应用,能够对金融业积累的交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难以被人类察觉的关联关系。
通过人、车、路、云之间数据的互通,实现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等功能。
“新基建”在云南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事实上,自2016年启动“云上云”行动计划后,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持续加码:
“一部手机”系列品牌正成为我省数字经济的拳头产品,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数据中心落户云南,国内一流企业相继入驻,华为西南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刷脸就行”工程、数字小镇等创新应用正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航拍全景 资料图
而近期,关于“新基建”,云南又放出了大招——
7月10日,记者从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方案为云南布局发展“新基建”谋划了任务蓝图。
计划经过3年时间,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云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美编 李奕澄 制图
云南“新基建”发展确定了4大重点领域22项具体任务,即构建高速泛在优质“新网络”、打造数字创新应用“新平台”、铸造传统基建升级“新引擎”、建设行业融合赋能“新载体”。
其中还进一步分解出了22项具体任务,将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基建”对数字经济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促进产业繁荣、激发创新活力。
为支撑4大重点领域任务落地,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梳理形成了第一批“新基建”项目清单,共谋划2020至2022年项目665个,项目总投资3776亿元。
为突出重点,从中梳理出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投资额度较大的7类重大项目工程,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数字水利、智能电网。
为积极推动“新基建”及配套高端产业的落地,云南打出“组合拳”,从组织协调、覆盖共享等方面入手,提出多项配套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连续3年每年统筹安排100亿元,其中,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复制性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的行业示范项目给予奖励,对重点行业的全国一流标杆项目给予补助。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信贷专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除了省级层面,云南多个州市也提出了涉及新基建的项目、目标,“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昆明市将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94个,计划总投资10011.8亿元。
2020年昆明市将启动45项重点工作,其中多项内容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大理数字三月街民族节以“线上参与、线下体验”的“云模式”,向全国网友推介大理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等。
丽江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内实现中心城区、县城、景区景点、交通干线5G网络全覆盖。
数字基建,未来已来。
在贵州有大数据,重庆有智能制造,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全国领先的背景下,云南正在试图把握住一次新的弯道超车机会。
当前,新基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才能让它驶入发展“快车道”?听听专家的意见。
云南虽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但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互联互通不断加快,“新基建”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随着一批项目的推进落地,更加需要从认识上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形成更多发展共识,打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孤岛”,促进集成共享。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林
新基建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强度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核心仍是技术创新,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做好政策引导、以财税金融政策稳定建设资金来源的同时,要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玉涛
“新基建”带来的智能经济发展,所引领的将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同时还有应用模式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这一切,都需要大批高新人才做支撑。在着手“新基建”的同时,也要加快“新基建”所需要的“新人才”队伍培养。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汪怿
云南网编辑 吴珺 综合自经济参考报、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科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DC、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