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委员“沉”下去 思路“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3日 10:29:09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

  原标题:委员“沉”下去 思路“活”起来

  省政协界别活动组在澜沧县竹塘乡参观高粱种植基地

  6月29日至30日,在省政协副主席徐彬的带领下,省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教育界别委员开展界别活动,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实地学习时代楷模、“农民院士”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深入考察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半坡组高粱种植基地、三七酒厂生产车间以及林下三七基地建设情况,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支招。

  顶着炎炎烈日,委员们先后来到澜沧县民族小学、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普洱市职业教育分中心,了解澜沧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在竹塘乡三七育苗基地的大棚里,嫩绿的三七苗齐刷刷地冒出土层,工作人员弯下腰,采摘一朵“小花”让委员们细细品尝,一股甘甜在嘴里回味。“这里的气温和湿度非常适宜三七的生长,并且这里的三七实现了有机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以每亩苗可种植林下三七10至15亩,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计算,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实现收入5万元至15万元。

  “澜沧是一个不该贫困但又深度贫困的地方。”朱有勇院士对委员们说,澜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充沛的阳光、降雨,有丰富的热量,更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种,尤其思茅松林下是三七等名贵中药材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回想当年来澜沧时看到的贫困状况,朱有勇无比感慨。为了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他将自己的技术无偿授予当地农户,并长年提供技术指导,条件是种植企业必须兑现“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用于扶贫”的承诺。

  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委员们驻足田间地头。“你们吃的马铃薯就是朱院士带领农民在这片土地上种出来的,采用了有机肥。农民只要种1亩地,干100天,收入1万元,全家就脱贫了。澜沧冬天雨水少,也没有霜冻,很适合在‘冬闲田’上种植冬季马铃薯。”普洱市政协副主席王学文介绍。

  委员们感慨,在澜沧县的青山绿水间,当地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子。昔日的茅草房、土坯房不见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买上了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考察学习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普洱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介绍。

  省政协委员黎素梅说,“一技在手,终身受益”,要提高当地民众受教育年限,搞好技能培训,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防止脱贫后返贫。

  “澜沧县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很低,如果教育上不去,很容易返贫。”省政协委员刘沧山认为,要把控辍保学抓好抓实,提高入学率,有效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这次界别活动坚定了委员的初心,现场观摩更让委员深刻感受到朱有勇院士对岗位的敬重、职业的责任、做人的奉献精神。”省政协委员罗进忠认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奉献精神的支撑,要发挥职业教育扶贫优势,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吴卫民说,通过对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开创出的“一位院士、一个团队、一群外援、一片产业、一方热土”脱贫攻坚模式的学习、分析、经验总结,参与活动的委员受益匪浅。

  徐彬对此次活动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他提出,界别委员在各自领域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要充分发挥所在界别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做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李芳)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