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历史 >> 正文
郑和是如何入宫的?专家解开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14:30:00  来源: 云南网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多名郑和研究专家先后对郑和入宫期间的一段史实进行深入研究,经专家考证表明郑和当年入宫是因“才负经纬,文通孔孟”而特选进入皇廷,并非传统之说被掳入宫。

  郑和出生在云南晋宁,晋宁人自然对郑和家世研究颇多,有很多关键史实值得考证和追踪。

中国回族学会会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长高发元

  郑和是怎样进入皇廷的?传统的说法是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统一云南的战争。云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作为当地名门望族的郑和及其家庭,亦遭遇浩劫。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朝军队掳去南京,赐与马皇后为侍童。

  关于郑和入宫问题,中国回族学会会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长高发元先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按南京《抄郑氏家谱·首序》的说法,郑和的父亲及祖父,都世袭滇阳侯,作为朝廷高官,必然奋力抵抗,很多人认为郑和父亲死于抗击明军的战乱之中。以此看来,郑和属于敌酋之子,明军对郑和自然有杀父之仇,朱棣把郑和留在身边,无异于放着一枚不定时炸弹。因此郑和作为一名敌酋之子被明军掳走入宫,最后得到新皇帝的重用,从情理上说不过去。高会长认为,郑和是作为秀童选入宫中的。

李士厚(1909-1985)是中外著名的郑和研究专家

  另外,根据李士厚先生1937年出版的《郑和家谱考释》(收藏于晋宁区博物馆)及2005年出版的《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中收录的云南玉溪《郑和家谱》中直接写明:“公次子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庭。”其中的“和”便是郑和,意思是他因才学不是一般的出众,有经天纬地之才被选入宫。

  李士厚(1909-1985)是中外著名的郑和研究专家,历任云南通志馆编辑、《云南日报》编辑、省政府秘书、省回族救军协会常务理事,也是袁家谷、周钟岳最赏识的学生之一。袁家谷曾在其所著《郑和家谱考释》一书所做序言中寄予厚望:“授学生数十辈,数十年,而李生士厚之《郑和家谱考释》最确而精,盖所谓温故而知新者矣.......今得见李生作,不胫而走,将有盛于无穷者,虽老矣,盖犹跂予望之”。李士厚先生是一位治学认真而严谨的学者,为郑和及其航海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原晋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尔文

  上个世纪对云南玉溪郑和家谱的发现和研究,以及这本珍贵的记录郑和家世珍贵文物的《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使李士厚先生成为全国较早研究郑和的权威学者。此书完整的再现了1936年在云南玉溪发现的郑和家谱。家谱原件已遗失,《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用的影印件是李士厚先生当年亲手复制,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书中除家谱影印件外,是李士厚先生亲笔小楷抄写的郑和家谱和他的校注,可以说是一本兼有藏品、考据和书法的珍品。

  “起初我以为是李士厚先生编上去的,后来我又核对了玉溪《郑和家谱》最原始的影印件,最终证实确系《郑和家谱》中的原话。”原晋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尔文说。

  为了弄个究竟,潜心研究郑和文化多年的杨尔文又同时把云南晋宁《故马公墓志铭》、南京《抄郑氏家谱·首序》、云南玉溪《郑和家谱》进行了认真对照,重新研读后终有了新发现:郑和不是被俘入宫,也不是被掳入宫,而是因郑和无人能及的大才学被选入宫。

  云南昆阳郑和公园内发现郑和为其父立的墓碑《故马公墓志铭》里虽然没有直接说明郑和是怎样入宫的,但对郑和的家庭情况说得很详细,其父“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郑和本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说明郑和从小就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故马公墓志铭》看,郑和的父母非常好,家庭非常好,所受的教育非常好,郑和自己也非常勤勉,特别优秀,郑和“自幼有材志”,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

晋宁区郑和公园里的马哈只墓碑

  再来看南京《抄郑氏家谱·首序》中的记载:“至明定鼎,太祖稽考前朝功臣,见咸阳王丰功骏烈,垂光史册,而社学管、养济院尤法良意矣,足为后世楷模。因将此二条登于阴骘书中,令天下仿行。”这段文字传达出非常重要的信息。郑和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六世孙,咸阳王家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家族,尤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赛氏家族的态度。赛典赤有大才德,在云南六年,建立了千秋功业,备受云南人民拥戴。减少赋税,招抚流亡人口,抚恤孤寡老人;兴办学校,首建孔庙,倡导儒学,教化民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赛典赤治滇六年,和平仁爱,边疆稳定,各族人民和谐共融;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安康。

  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赛典赤·赡思丁是赞誉和景仰的。作为草莽起家的朱元璋,饱尝底层百姓的辛酸,悟出“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离乱之源”的深刻道理,也难怪他盛赞赛典赤.赡思丁为“后世楷模”,以致“令天下仿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一朝开国皇帝,对前朝大臣有如此开明之举,是难能可贵的。

  赛氏家族的功绩得到了两朝皇帝的尊敬,因此才有“……太祖颇倚重之。后数有功于郑州,因赐姓郑,改名为和。后事成祖,努力王事。”

晋宁区郑和公园里的马哈只墓

  “学术研究要重视史料和遗迹遗物的深层挖掘。《故马公墓志铭》、《抄郑氏家谱.首序》、《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是研究郑和家世最重要的史料和书籍,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晋宁杨尔文这样说。他认为,滇池南岸的晋宁是郑和走向世界的第一个起锚地,滇池是孕育伟大航海家的摇篮。杨尔文曾撰写《郑和入宫考》发表于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杂志《郑和研究动态》。

  郑和由于非凡的家世以及祖父、父亲都曾前往阿拉伯朝觐,从小就影响和铸就了他特有的气质,历经改朝换代,郑和离滇、入宫受职、靖难立功,历史仍然选择了他统率明代中国庞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使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成就了郑和之伟大。

  云南网通讯员 黄丽萍 王红玲 尹娇 记者 张雁群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