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历史 >> 正文
【滇地宝藏】“穷游鼻祖”徐霞客的昆明西山游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09:21:30  来源: 云南发布

  原标题:【滇地宝藏】“穷游鼻祖”徐霞客的昆明西山游

  万历十四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个子不高。古人说一个人长得高大,往往说身长八尺、七尺,霞客大约只有六尺。他清清瘦瘦,颧骨青黑,牙齿似乎也不很白,皮肤黝黑,友人说他乍看上去像个“枯骨道人”,但随时随地眉宇间透出一股豪气、胆气。

  二十二岁时,徐霞客踏上了出游之路。他头戴母亲做的远游冠,肩挑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四次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现在的2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徐霞客旅行线路图

  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而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

  三十余载风霜雨雪,六十万字笔耕不辍,徐霞客用自己的脚和笔完成了一部“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游山玩水”,前无古人,“游”出了新境界,“玩”出了大名堂。

  这年,裹挟着夏日的热雨熏风,徐霞客一路风尘,踏进了云南的省城昆明。

  昆明周边的山,名气最大的要数西山。它高矗滇池之滨,向来为风景名胜地。唐代以来,有太多的地方文献和文人们的诗词,都记载它,描摹它。它又称碧鸡山或太华山,这两个名称透着很重的书卷气,读书人往往喜欢使用。

  到昆明的文人雅士或旅魂游魄们大凡是要登西山的。其他的且不说了,你看,霞客最为仰慕的前辈旅游大家之一,那位足迹遍于天下的王士性,《泛舟昆池历太华诸峰记》写得那样引人入胜。杨升庵更是与这座山结缘,曾筑屋山麓高峣,读书著述于其间,度过了既晦暗又明丽的许多岁月,山上的草木崖石间浸染了他博学风雅的气息。

  霞客就要去游西山了。这山,他早已是牵心萦怀,急于登览的心情不言而喻。可是,怎么游呢?一般游客的游览方式显然不会令他满足。他想的是,要在那些山水旅游大家的足迹、视野之外,有更多的斩获。

  公元1638年夏天的一个清晨,霞客从昆明南城门外出发,往西南行至今篆塘附近登舟。而后穿行于滇池北部茂密深长的芦苇丛中,在西山脚的码头高峣大村子上岸。

  岸边不远处,有杨升庵祠。这使得霞客一上岸,神情立刻肃穆。这位状元先生,名满朝野,因为得罪朝廷,被贬谪到“蛮荒瘴疠”之区云南。读过他的很多文字,听过他在云南各地的传奇故事,现在就要置身一个他几十年前朝夕栖息的“现场”了,兴奋自不必说。可是,心中也同时涌起酸涩的滋味。脚步且轻一些,慢一些,凝神屏气感受那特殊的气息。到处仔细看看吧,这位先贤居处的地方,不管遗留着什么印痕,会把过往的情和事无声地激活。在祠中选一个地方静静地落座,与状元先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裸呈灵魂,倾诉心声。

  是的,他们两人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话语,然而,岁月的河流隔断了他们的身影。于是霞客只能以一个后来者的姿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缅怀追思,就如这次到祠中拜谒。

  迈着沉思的脚步,多少次深情回眸,霞客离开升庵祠,继续向深处、高处探游。

  山腰有华亭寺、太华寺等几处寺宇,都是佛家名刹。他悠然出入,在寺中俯瞰湖景,观赏难得一见的奇花异木。再往南,山的上半部石壁磅礴绵亘,峭削倒悬,下半部上石间杂,陡峻的山坡一直跌落下去,只在湖岸一些地方镶嵌了窄窄的带子,还算有些平缓。劲风阵阵掠过山岩,撕扯着东一处西一处穿隙挂壁、歪生斜长的树草。崖壁错落间,释道儒各色建筑鳞次栉比,罗汉寺、关帝殿、纯阳楼、玉皇阁、真武宫、抱一宫,如此等等,名目繁多。举目望去,它们如蜂房,似燕窝,“点云缀石”“ 累累欲堕”。

  伫立在悬崖边,霞客纵目驰骋。回想自舍舟登岸,一处处胜景令他意绪萦怀。那么,这就返回去了吗?人们游览此山,通常情况下,不都是这些景点吗?不,要到湖边隐约可见的村庄一带寻觅一番,那里说不定藏着这山的某些“玄机” 呢。崖壁之上,山顶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先去湖边,就从罗汉寺外的崖壁陡坡上下去。扒着岩石,揪着树或草, “凡八折",抵达山麓。山麓有一渔村,数十户人家都以捕鱼为生。沿湖岸往南,经过布满黄色石纹的挂榜崖下,穿越一片巨石“垒空嵌水”的地段,霞客寻觅到金线泉。泉水从山中涌出,分三个出水洞。滇池中一种细小的鱼你追我赶,溯流游入出水洞中,它们就是被誉为“滇池珍味”的金线鱼。金线泉北面半里,有一个大石洞,洞门东向瞰湖。霞客找了火把点着进去,洞内石笋如柱,石质玲珑剔透,景象“窈窕莫极”。

  山麓湖岸的景致已收入眼中脑海,现在就只剩山顶的悬念了。据说有个黑龙池,就在金线泉上面的绝顶处。大自然如此神奇的这一笔,煞是令霞客兴奋,要去一探究竟。他再度上山,来到抱一宫。这里离绝顶已经不远,可是一仰头,满眼高壁峭崖,通向山顶的路,要北折南盘绕一大圈。他定定神,随即穿崖缝,抓石棱,或悬耸,或跨跃,攀援而上。山崖间石纹横驰纵舞,还生长着好多叫不上名来的花萃,姿容各异,变幻迷离。石隙中竟还满布牡丹,籽实垂缀,中红外绿。终于攀到顶端,眼前石萼鳞鳞,如出水青莲一般,四下散落。举目眺望,最高峰还在西南面数里外。当然要凌绝顶以观!踏着四棱八角的石片,穿过石丛,他站到了绝顶之上。从绝顶东面往下二里,在高耸的崖壁间,霞客找到了黑龙池。在黑龙池边逗留了一阵,他欣然下山。

  霞客的西山游,就是如此这般历艰涉险,搜奇探秘,确实够刺激,富于探险意味。非常明显,山上山下攀爬钻转的霞客,不只为了那些醉心迷眼的风光,更为解读自然界的奥妙,感悟人文与自然“融构”的真谛。其实,霞客在各地常进行类似方式的探游,因而,就他本人而言,这样一种风范已然成为习惯。

  那一夜,霞客或许就投宿在山间的某个处所,枕了林涛湖声,撰写《游太华山记》,舒心而眠。

  (来源: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壮游滇云——徐霞客》 陈庆江 著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