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行践初心,灾害无情人有情。
17年前,非典疫情来袭时,她主动站在“防非”第一线,坚持把风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别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她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横行。现任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邓毅书,接到云南省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通知,58岁的她主动请缨,作为医疗队副领队赴湖北一线支援。
她说:“我是个党员,刚好又是呼吸科医生,又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这次抗战疫情义不容辞要冲在前面!”
到达湖北咸宁后,邓毅书担任云南省医疗队临时党总支部副书记。
刚到咸宁时,当地确诊病例数仅89人,随着疫情发展,病例数很快上升到500人,重型、危重型人数也开始增多,邓毅书深感防控责任艰巨。
她意识到,早期主动筛查识别重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于是,她立刻行动,向咸宁市卫健委主动请缨,起草了《新冠肺炎住院管理,早期识别筛查重型患者并规范治疗的通知》,由卫健委正式下发文件至咸宁4县1区1市。紧接着,她组织带领当地医生深入病区对普通型患者进行逐一筛查,将国家诊疗方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指导开展规范性治疗,大大降低咸宁地区重型转为危重型病例的人数。
截至2月16日,咸宁市重型危重型病例占比约9%,大大低于武汉市目前的18%。
邓毅书坚持每晚8点组织开展咸宁4县1区1市防控工作交班,对患者进行梳理分类,为疫情防控工作出思路、想对策,以扎实的作风和务实的举措与疫魔争分夺秒,同死神抢夺生命。
在疫情一线,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未休息一天,一直在奔赴嘉鱼、崇阳、赤壁、通山、通城等数县区了解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途中,现场查看、改良各救治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设置及工作流程,优化调整医务人员安排,规范危重症诊疗制度,有效解决患者转送、确诊、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交叉感染等问题。
1月27日至2月10日,医疗队共诊治患者9589人次,确诊患者治愈出院34人,疑似患者治愈出院78人。培训当地医护人员2131人次。云南医疗队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认可与好评。
为了跟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邓毅书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凌晨,就是为了不断地从救治和服务患者过程中总结经验,更好地组织开展有序的、创新性的临床救治工作。看着精疲力竭的她,同事们很心疼,提醒她注意身体,她却总是笑着说:“我是为老百姓看病的普通医生,我清楚,我是医生,我得坚守,只要病人需要,我就得去,何况,咱还是党员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三十五载重医德,担当作为能奉献。作为副院长,她分管的医保、护理、感控等工作成效显著,她坚决推动医保付费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DRGs付费。2019年,医院被评为“2018—2019年度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先进单位”。
她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开展无痛病房、血栓病房、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门诊等,医院的优护病房保持率为100%。
作为呼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她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和学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2019年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邓毅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优良崇高的品格和严谨求实的态度赢得广大患者及全院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云南网通讯员 朱瑾 何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