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去工作的时候,其他人穿着胶皮水鞋,而我穿着布鞋,结束后,整双鞋子、手上沾满粪水,粪便……趁着没有人的时候,我跑进巷子里吐了。我当时心里想,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我就要坚持下去。”
宁愿一人脏,带来万人洁。70岁的周啟美,笑起来温暖如春风,弯弯的眼睛里是满满的爱意。这张慈祥的脸庞背后,有着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在昭通彝良一所民办学校从教六年后,随从部队转业的丈夫来到了昆明,最终成为一名掏粪工人,一干就是28年。
周啟美 昆明市总工会供图
这28年来,她满头大汗、浑身被汗水浸湿的身影,无数次出现在盘龙区大大小小275个旱厕内。一条扁担,两只大粪桶,一个粪瓢,是她的主要工具。无论环境有多么艰辛,她都不曾放弃,一直以来风雨无阻。“踏实认真做好工作”是她铭记于心、身体力行所践行的信念。
从天亮干到天黑 28年如一日
下午6左右开始,工作结束时已凌晨2点。每每夜深人静走在回家路上的周啟美,总能听到水鞋里“唰唰唰”,这是她工作时汗水流入鞋中,走路时发出的声响。天气好时,每担50公斤重的大粪桶,一晚上只需挑上30-40担,若遇到下雨天,得挑上70-80担,有时多的话近100担。周啟美每天来来回回,累计下来少的时候能走40公里,多的时候80多公里。长年下来,年迈的周啟美的右肩明显低于左肩,忍受着身体疼痛的她却打趣到“自己的左肩幸福,右肩辛苦”。
遇冬天,哪怕手被冻僵、浑身湿透,即使瑟瑟发抖,也仍坚守岗位。天阴下雨时,只要接到工作电话,即使夜半三更、才刚睡下没多久,周啟美也二话不说,爬起来就去工作了。在她心里总是觉得“方便大家,我就心满意足”。出门时干干净净,回家后浑身散发着臭烘烘的气味。一家四口挤在20多平的房子里,回到家怕影响到家人的周啟美,来不及烧水,常常就着冷水来做清洗。
逢年过节时,等大家都吃完饭,晚上10点左右,周啟美才能开始工作。这一天夜比平时要深,结束工作的她,脚踩自行车走在回家的途中,却不料路过桥的时候,遇到了抢劫,她内心害怕极了,最终索性有惊无险,周啟美得以顺利脱险。若问起,28年里,近10000多个夜晚,独自走在深夜里的周啟美是否会感到害怕,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使害怕,她还是28年如一日。
满满一箱勋章、荣誉证书、绶带 昆明市总工会供图
指指点点、闲言碎语
她却不曾改变坚守岗位的内心
“快过来,担心大粪弄脏你的衣服,看见没有,你要不好好读书,将来我就送你和这些人一起挑大粪。”街上走过来一个年轻妇女,拉着孩子指着周啟美和同事们说到。而此时的周啟美,正汗流浃背、挑着50多公斤的大粪桶,送往停在路边的小车内……一天傍晚,一个喝酒醉的人,朝着周啟美和同事们走过来,不由分说,拿起扁担就要往他们身上打,边追边骂,骂得极其难听……自周啟美工作以来,类似的事,已经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尽管心里无比委屈,但她却说,“挑粪桶时味道很大,可以体谅,我能理解,或许如果我不干这行,我也会这种吧……能维持家里面的生活就行了,我凭自己的劳动力,我不怕。”
在从事掏粪工人职业这段期间,组织上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曾主动考虑过调整她的工作问题,丈夫看到她这么拼命地干工作也深为她的健康担心,背着她向自己所在的单位领导反映,单位领导根据她的实情也同意安排她到区铁路局做列车乘务员工作,并发了商调函,但她婉言谢绝了,继续坚守在掏粪岗位上。
从半挑到一挑 从初入行业到渐渐适应
“开始挑的时候,挑不动,别人挑一挑,我挑半挑,起身时身子是撑着的,但不知怎么的,挑着挑着就弯了下去,渐渐的两三个月之后,我也就慢慢适应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周啟美回忆起开始踏入行业的情景。1972年,那一年她刚好22岁,民办小学从教六年,跟随从部队转业的丈夫来到没过多久,看到社区在招环卫工人,她便去了,应聘的有24人,而她是年纪最轻的一个。
她上班第一天,“板车、粪桶、扁担……”眼前的景象让她大吃一惊,但这时的她也明白,这份工作主要是厕所掏粪、挑粪等清掏工作。尽管这与她所想的环卫工人不一样,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喜炫耀 踏实低调
周啟美 昆明市总工会供图
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之后的一天,周啟美走在街上,有路人认出她“你给是全国劳模,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她却笑着回答:“不是,那个是我妹子,你认错了。”回到村里的周啟美,总会有人好奇她的事迹,想听她“款款”,可她却从不“款”自己,也不喜欢炫耀,她说:“劳模的称号,已经是党和政府给我的评价与肯定。”
勋章、荣誉证书、绶带,满满一箱,它们见证着周啟美辛勤的劳动,记录着她28年来,流下的无数汗水,穿梭在无数个深夜里的背影。她夜以继日,用真诚的劳动战斗在这个又苦、又累、又脏的平凡岗位上,做好“城市美容师”,为大家洁净的生活环境默默贡献,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和弘扬着劳模的伟大与担当。
云南网通讯员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