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来说,村子就像一个客栈,逢年过节回家几天,节后又奔向远方。缺少年轻人的村庄,少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落寞。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年轻人?关键是农村缺乏就业机会。
曲靖市会泽县、宣威市等地,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_大批产业带头人涌现出来,有了就业岗位后,夕卜出打工的年轻人正返回村庄,一幅美丽富饶的乡村画卷正徐徐打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会泽县待补镇高速公路两旁,白色的大棚一个连着一个,在大棚内,草莓、百合等经济作物长势正旺。大棚外,年轻人的身影频频出现。
几年前,待补镇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很难见到一个年轻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起来后,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年轻人也纷纷返回家园。
在云南沅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车间,22岁的女孩张云一边把草莓装入包装盒中,一边和身边的同事聊天。
装一盒大的草莓能B 1.5元钱,正常情况下,她一天能装200盒,一天下来,有300元的收入。在这个扶贫车间就有上百人。
张云原在外地打工,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但扣除生活费、房租后,一年到头也存不了多少钱。现在回家后,在扶贫车间上班,吃住都在家里,按时上下班,不但工作轻松,而且还能把大部分工资存下来。
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很多外出的务工人员纷纷返回家乡,昔日沉寂的山村又恢复了热闹。
待补镇霜冻灾害频繁,只能种植洋芋、养麦等传统农作物,靠种地根本赚不了钱。
为此,待补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把村民手中的土地进行流转,吸引种养殖大户前来投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会主席胡家兴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后,一些外来的种植大户开始在待补镇租地种植百合、草莓,逐步带动了本地种植户的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后,待补镇有6000余名农民工返乡,其中1900户是建档立卡户。
产业来支撑,脱贫有保障
云南沅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自东也是外出打工大潮中的一员。
段自东是待补镇野马村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16岁就到红河州打工,凭借聪明与努力,28岁时就独自组建施工队。鼎盛时期,他的施工队拥有35台挖机,在待补镇外出打工的人员中也算闯出了 “名堂”。
2012年,他回家时听说有一个省外的老板在村里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种植草莓能赚钱吗?带着这种疑问,他去找这位老板聊天。
这位老板告诉他,草莓种植需要独特的气候,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而且昼夜温差要大。这就意味着,在夏季,全国很多草莓种植区都无法提供新鲜草莓。
待补镇全年最高气温就26℃,平均气温11℃如果在待补镇种植夏季草莓,市场空间巨大。
于是,他萌发了种植夏季草莓的念头。
当年,他就承包了40亩土地,投入100余万元资金种植夏季草莓,这笔投资当年就收回成本。
有了这次种植成功的经验后,段自东加大了资金投入,夏季草莓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0亩。
现在,昆明嘉华食品有限公司每天从他的公司购置800公斤到1000公斤草莓,公司的草莓远销武汉、深圳、广州、新疆等地。
“目前,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企业都给我们下了订单。”段自东说。
像段自东这样的产业大户,在会泽县待补镇有很多。
看到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后,待补镇家家户户开始种植草莓。初步估计,待补镇夏季草莓的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因此走上了脱贫之路。
杨清礼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来到基地打工,不但能获取工资收入,而且还学到了种植草莓的经验。
2年后,杨清礼利用打工攒下的钱,自己也开始种植草莓,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他就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
符小兵家里有4亩地,土地承包给段自东种植草莓后,他又到草莓基地里打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为了助力贫困户脱贫,会泽县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一定的产业扶贫贷款,段自东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这笔钱投入到公司进行经营,贫困户每年还可以参加公司分红。
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贷款入股200万元。除此之外,公司还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公司的产业工人,人均务工月收入近3000元。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段自东一方面积极搭建鲜果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着手自建深加工工厂。
2018年,他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年产能2000吨的草莓果脯加工厂;去年,他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草莓切片加工厂和冷库,8个冷库可以储藏100吨草莓。
在扶贫车间,段自东拿起一颗草莓说:"这种草莓名为蒙特瑞,目前这种品种只有北京和会泽两地在种植,新鲜的草莓装盒发往全国各地,熟透的草莓就留下做果脯。”
随着产业的扩大,用工需求量就会上升。
在段自东的公司里,很多职工就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昨天手里还拿着锄头,今天就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这种生活,会泽县总工会工作人员经常到公司调研,针对公司的用工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在会泽县总工会的帮助下,这些村民正转化成产业工人。
如今,待补镇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景。
搬进新家园,走向新生活
告别矿山镇洒依村委会,邹美琼搬进了会泽县城木府片区的新家,崭新的小区,平坦的道路,便捷的就医、就学环境,让邹美琼心里乐开了花。
她家距离县城70公里,如果平时没事情,她一年到头也不会到县城一次。
她家里有4口人,却只有2亩土地,人多地少、环境偏僻,贫困的状态一直得不到改变。
随着扶贫力度的增加,会泽县加大了异地搬迁扶贫力度,在木府片区,向邹美琼一样搬入的住户就有5416户。
现在,邹美琼就在小区旁边的会泽爽身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一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生活不适应、没保障怎么办?”邹美琼在搬迁之前忧心忡忡。
当她搬入新家后,县总工会主动对接附近的工业园区,帮助她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会泽县爽身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内60余人身着统一服装,各自忙着手里的活。
“搬来县城后,比种地强多了,就医几分钟时间就到,儿子上学也方便。以前在村里种了2亩地,一年到头有2000元收入就不错了,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比原来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更让她惊喜的是,她在公司工作4个月后,她老公也被这家公司录用,现在正处于培训阶段。
在会泽县爽身服饰有限公司,像邹美琼一样的职工有很多,他们大部分是异地搬迁到县城居住的村民。
会泽县乐业镇的柳满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夫妻二人作为异地搬辻贫困户搬到了会泽县城生活,刚进来时,他们同样担心没有生活来源,无法在城里生活。
可没想到一进城,就被安排到会泽爽身服饰有限公司免费技术培训。很快两口子就掌握了技术,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生产。
学会一项技能,致富一个家庭。邹美琼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推开“一扇门”,走出一条新路子
“电商连接乡村,扶贫与你同行。”在宣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条宣传标语挂在墙上。
干净整洁的直播间里,几名主播正在介绍宣威的土特产。
宣威火腿、用草绳串起的豆腐、残疾人用手工编织的二维码……在宣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数十家企业的400余种产品正在进行网上营销。
宣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由“一扇门”控股有限公司宣威分公司提供数据分析、引导、再到代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以实操、宣讲、企业对接、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为这些网店老板传经送宝。
下午6点,发完最后一个定单后,宣威市稻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老板周家宏正在店里吸烟,他抱着一只水烟筒,随着水烟筒咕噜、咕噜的响起,烟雾一团团升起。
稻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是宣威市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字号”,然而多年来,由于经营模式传统,企业的发展并不理想。去年,在宣威市总工会、市商务局的协调下,稻香园成功入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刚入驻时,周家宏对电子商务没抱什么希望,因为他以前也经营过网店,每天的销量也就十几单。
可没想到,进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不久后,经过专业的分析、整改、运营,稻香园被成功打造成了新的"网红”,每月店铺整体销售额达到30万元左右。
去年7月,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天猫网店为他策划—个营销活动,当天销量额突破20万余兀。
“今年电商销售额达到300万,明年我准备冲击2600万。”周家宏说。
宣威市稻香园負品有限公司市场运营经理周宇说:“电商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如果我们自己来运营,要从后台规则开始学习,再到应用、熟练、精通,其中除了投入大量时间成本以外,还有很多的金钱投入,公司入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后,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优势,我们算是搭上了一辆’快车’。”
除了为各个老板打开产品销路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还积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在培训教室里,数十名学员正在上课,他们人手一台电脑,正按照培训老师的讲解进行实作。
宣威市乐丰乡的李柔,从小体弱多病,被人们称作“瓷娃娃”,知道她的情况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安排技术人员上门为她提供技术服务,免费为她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并对她进行面对面直播培训,同时还与全国“瓷娃娃”爱心组织联系,对她进行帮扶。
彭选友是融富科技的电商主播,他也是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训出来的学员。现在,他每天都在网上进行产品推荐,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公认的知名主播。
龙小琦家里种了 50余亩冬桃,但是销路一直打不开,经过第一次培训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他第二次报名参加培训。
他说:“培训老师讲得特别好,知识也挺实用的,我就想着通过这次培训,将我的店铺打理好。”
去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实操培训18期,培训人次3789次,其中贫困户培训190人,完成电商销售总额2300多万元。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自2018年运营以来,目前在178个村建立了服务点。
宣威市总工会副主席王黎说:“宣威市的农特产品很多,但一直处于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状态。对于一些小电商、贫困户来说,让他们乘上’互联网+'的快车,把传统的农副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才是硬道理。”
为了做好电商配套服务工作,宣威市总工会、宣威市商务局同时引进了顺丰、中通、京东等几家大型物流公司。
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后门走出去,就是物流公司的库房。
在京东物流公司的库房门口,停着一辆卡车,几名工人正在忙着装货。
“”加把劲,争取1个小时完工。”其中一名工人正给同事鼓劲。
1个小时后,这些货物将带着创业者的梦想驶向远方。(何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