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添两千亿级园区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搭载最强产业引擎
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本版图片由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培育壮大存量企业。
拓展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完善园区通行功能。
美编李静 制图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历史和现实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2020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20年,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做好开局,需要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前进。
搭乘“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东风,云南、昆明走向了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的前沿。作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昆明经开区,2019年收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主营业务收入跨上2000亿元新台阶,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居全省开发(度假)园区前列。2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无疑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高质量发展搭载上了最强产业引擎。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紧盯园区党建短板弱项,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实施了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聚焦聚力“一网四品五张牌”,昆明经开区园区党建示范工程共布局157个阵地矩阵,首批已完成38个重点点位,辐射1.6万余家企业、12万党员群众,园区党建一年求突破、两年创品牌、三年强示范,效率经开、幸福经开、活力经开、七彩经开、数字经开党建品牌正在形成。
一年来,围绕“两圈一廊一带”党建集群,建设“1+1”定制党建结对共建圈,园区已与12家央企、国企、部队、院校等结对共建,覆盖各类党组织1400余个、党员2.6万名;建设果林片区15分钟跨界融合联动服务圈,成立了果林片区联合党委,形成“一中心五领域八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涵盖20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及活动场所,涉及各类党组织526个;建设“双创”党建示范走廊,带动17家“双创”平台,1700家企业入驻,拉动就业人数1.3万人,孵化出园企业577家;建设阿拉撒梅文化党建引领示范带,以党建引领民族文化传承、促进社区有效治理。
高标准建成了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各类阵地矩阵累计超过7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成“1+2+4+13”园区党校教育阵地群,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街道党校,“一张网”党员教育服务阵地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
从1992年建区到2013年成为千亿园区,昆明经开区用了21年。从千亿园区到两千亿园区,这个时间缩短至6年。
2019年,昆明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开发(度假)园区中位居前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8亿元,增长12.7%,首次跨上2000亿元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全区经济总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翻番。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19年,昆明经开区获评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全省工业园区考核中排名第一。从加大政策扶持、创新投入等方面,持续推动全区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全年共拨付企业扶持资金4亿元,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升规上市、扩产促销。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企业研究与发展(R&D)经费分别占全市23.6%、全省10.5%,排名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改善民生。2019年,经开区民生支出达24.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降费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45亿元。“名校融校”取得积极成果,昆明市中华小学自贸区分校、经开区分校及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云经尚品中英文小学建成招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办医,经开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有序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选送节目《白鹭飞来》获云南省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项“彩云奖”金奖。7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昆明铁道职业学院、阿拉街道和石坝社区成功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年拨付1000余万元,引进2个产业项目巩固禄劝撒营盘镇、云龙乡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绿色发展 园区颜值更高
持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区共完成投资5.44亿元。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污水处理率93.1%,再生水利用率100%。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保持优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物削减成效明显,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99.67%。推动工业节能降耗,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2.49%。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新增城市绿地21.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国家验收。
按照“北上、东拓、南连、西接”的思路,以路网建设为主导强化园区功能配套,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经开204号路、呈黄路北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完工;经开103号路下穿昆河铁路立交等工程加快建设;石龙路东辅线等11个项目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通达四方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推进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打造数字城管平台,强化市容环境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30万平方米,完成机场高速经开段、石龙路南段和春漫大道等道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园区颜值越来越高。
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后劲足
2019年8月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设立至今,国务院发布的202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已落地76项,梳理报送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25项。联合联动官渡区、综合保税区和空港经济区,分类布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首批总投资195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开工。推进“智慧政务”和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打造“三一四最”高效审批服务,按“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办理企业设立登记1176家,实施税务“套餐式”服务531户,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IOC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企业服务应用荣获2019年智慧开发区建设优秀案例。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及9610、1210查验线建设加快推进,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项目正式运行,“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新增注册企业4343户,其中,内资企业4325户,注册资本261亿元,外资企业18户,注册资本1.02亿美元。
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专业化招商,成果丰硕、后劲十足。一年来,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带队外出招商,先后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15次精准招商活动,考察拜访39家优质企业,在上海、成都、杭州举办了3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专题招商推介会,引进了普洛斯环普产业园、河南保税跨境电商、华为智慧园区、国豪通信等2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出台了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拿出真金白银“干货”支持企业发展。开展上门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在香港设立招商联络点。注重招才引智,高薪招引自贸人才,面向全国招聘1名管委会副主任、3名部门副职和29名博士、硕士;累计投入人才经费1.14亿元。全年引进市外内资14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9年位居全市开发区板块第一。
三个“聚焦” 十件“要事”
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发展
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考察云南,特别强调“要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扩大沿边开放,加强制度创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层面,构建了新时代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布局,明确了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昆明经开区经过28年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实力,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聚集了一批高端制造、数字经济重点企业,“一核七园”产业发展格局逐渐成熟,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保持上游水平,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昆明经开区与官渡区优势互补,与空港经济区协同联动,与综合保税区功能集成,围绕昆明片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拓展智能制造、保税维修、金融租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新优势凸显。秉承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昆明经开区还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成为云南省营商环境最优、政策体系最完备、扶持力度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创新开放发展的关键之年。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持续加强党的领导,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党内各项制度,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要拓展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内涵。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园区党校、红色物业、互联网企业党建、自贸区顺通大道联合党委、“碧水经开”等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发掘和选树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要全面推动落实“智慧党建”工作。创新推动“数字经开”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原有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标杆。
着眼融合发展目标,将干部“育选用管”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立人才工作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贸试验区和经开区发展方向的人才政策。
将聚焦创新开放、聚焦制度创新、聚焦产业创新三个“聚焦”,扎实做好先行先试谋突破、集约集群兴产业、招商招才齐推进、聚焦聚力抓项目、重商亲商优服务、产城融合强载体、善为善治护生态、真心真情办实事、共建共享精管理、提能提效促实干十件“要事”,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时代使命,主动作为,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发展。
三个聚焦
——聚焦创新开放,提升开放水平。
坚持开放优先,树立全球定位意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抓国际交流,强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框架下相关合作中心建设,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领域交流合作,引导金融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金融产业聚集效应。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在红河、德宏片区建立工业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等贸易平台和边境仓,探索完善“市场+口岸”协同发展模式。抓载体建设,打通开放通道。依托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互联互通综合枢纽,加快王家营片区铁路枢纽申报国家级口岸,支持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鼓励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扶持建设跨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抓投资贸易,增强经贸往来。创新拓宽外资招商渠道,抓紧设立境外招商点,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涵盖外商投资促进、权益保护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支持海关创新贸易监管、货物通关、检验检疫、保税仓储等方式,鼓励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和原产地政策进行境外投资。
——聚焦制度创新,勇于先行先试。
以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抓试验任务,推进制度创新。立足试在自贸、用在昆明、辐射云南、服务全国,围绕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94项改革试验任务,按照“第一年完成70%”的要求,今年要完成67项,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境金融业务开展、中医药研发及贸易、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等试验事项,并做好省、市级事权下放承接工作。
抓实践案例,形成昆明经验。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具体问题,分类汇总典型实践案例。对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的事项,抓紧破题、尽早启动、力争突破、及时上报,形成首批可复制推广经验。抓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先行先试,公布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分类推进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改革,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以营商环境“红黑榜”为坐标,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聚焦产业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聚焦和突出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精心包装策划一批项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组建专业化小分队招商,加快招商引资谈判进度,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非用地类项目要以消化闲置资源存量空间为重点,用地类项目要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大、大中选强。抓项目建设,形成投资增量。要“推新开、促在建、做前期、强转化、力争取”,既抓大又不放小,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兑现生产扶持资金,支持企业投产、达产和增产,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抓创新项目,丰富产业生态。集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新兴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9610和1210查验线及信息平台建设,扩大昆明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辐射力,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开展汽车、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平行进口业务,着力培育工业大麻、仿制药等新兴产业;促进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有效结合,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回补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缺口。按照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国内外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领域,为产城融合汇聚国际化高端资源。
十件要事
——先行先试谋突破,增强制度创新内生力。
确保今年8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67项试验任务。对条件基本成熟的改革事项,抓紧破题、尽早启动,实现创新突破;对需要国家和省、市支持的改革事项,主动加强沟通衔接,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试验任务尽快落地。要注重制度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立足昆明片区的特色和优势推进自主性改革、原创性改革、集成性改革,着力形成一批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改革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制度创新亮点。要按照“接住、管好、用好”要求,做好省、市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的承接工作,积极担当作为,确保不出现管理脱节和漏洞。
——集约集群兴产业,增强转型升级突破力。
培育壮大存量企业,落实支持企业发展“暖心十条”政策,推动停产企业复产、复产企业达产、达产企业扩能。加速工业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上市企业2户。以跨境电商、平行进口、融资租赁、仿制药、工业大麻、5G产业等新业态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加快9610、1210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广应用,推进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展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规模和体量。积极申报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试点。探索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其他机电产品等平行进口。鼓励搭建仿制药研发公共平台,加快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园落地建设。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完成数字经济规划编制,推进以5G为重点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研究与发展(R&D)经费较上年增长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家,获授权发明专利230个。
——招商招才齐推进,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
党政主要领导继续用主要精力抓招商,每月至少外出一次上门招商。突出以工业为主的产业招商,用好用活“黄金十条”和金融支持政策,积极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全过程跟踪服务项目落地,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招商成功率。重点推动云南五龙汽车新能源车制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康佳集团白色家电生产等在谈项目落地动工。创新招商方式,打造24小时在线招商平台,抓紧成立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招商服务公司,实行专业化、企业化招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以“引智”带动“引资”,以“引资”促进“引智”。配强招商队伍,建立专业招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提升招商技能。
——聚焦聚力抓项目,增强持续发展驱动力。
积极推进宝能汽车制造、普洛斯环普产业园、安石公路市政化改造、宝象河流域排水收集系统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机制,实行部门会商、现场会办、限时督办。力促昆明醋酸纤维厂整体搬迁、嘉浩智能化冷链供应加工中心、国豪通信等项目开工,确保每个季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形成月月有项目、季季有开工。加快一心堂医药产业园、旭邦机械烟草设备制造、雪兰牛奶新厂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启动实施。
——重商亲商优服务,增强营商环境品牌力。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做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不超90天;实施税务智能化建设,开展非接触式服务。拓展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集成化服务功能,推行“智慧政务”服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网上服务平台。依托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咨询服务。办好“利企便民”小事、实事,实施投资项目免费帮办代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邮件快递等服务,让服务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产城融合强载体,增强城业互促联动力。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是园区建设的必由之路。完善通行功能,加快推进安石公路市政化改造提升工程、256号道路、呈黄路(北段)西辅线、103号路南延线下穿昆河路立交等工程建设;启动建设茶高山连接绕城高速、225号道路、昌宏路下穿贵昆路节点等工程,提高道路通达能力。提升居住环境,实施顺通大道、云大西路等4条市政主要道路“四化”提升,推进林溪路等7条道路路灯改造,完成玉缘路重要节点亮化和东绕城、南连接线经开区段环境整治工程,加大“两违”建筑治理力度,拆临拆违258万平方米;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打造立体式、高品位绿化景观。增强城业互动,加强商业、文化、消费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昆明东部城市功能新中心。推进文明创建,继续围绕“六个不滑坡”“六个持续提升”,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短板、缺项问题,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人文环境。
——善为善治护生态,增强环境保护支撑力。
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抓都不过头,只有抓不够,没有抓过头。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优先,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及渣土车运输等治理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保持国家二级标准。要深入落实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黑作坊排查整治和长效监管,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全区域黑臭水体整治。要高质量推动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深化河长制,实现河湖水质监测全覆盖,抓好倪家营、普照水质净化厂二期改扩建等21个项目建设。要巩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成果,实现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率100%。
——真心真情办实事,增强民生福祉保障力。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经济发展更具民生温度。稳住就业形势,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引导劳动力转移,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经开二中C级校舍重建和经开三中改造项目。继续推进“三名工程”,加大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度。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落实分级诊疗,加快推进经开人民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落实落细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构建上下协同、常态长效应急机制,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3个在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共建共享精管理,增强基层治理协同力。
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现代法治体系、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民生保障制度体系等制度性措施,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触角延伸、重心下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完善基层治理手段,依托现有474个管理网格,做强社会管理服务最小细胞单元,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用“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建立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监测服务机制,构建线上企业自主申报,线下管委会、街道、社区三级主动服务网络。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明确区、街道、社区权责关系,实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围绕群众、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平安稳定问题,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安全生产、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监管,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让企业生产放心、群众生活舒心。
——提能提效促实干,增强干事创业向心力。
广大干部职工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事业当使命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自贸视野,根据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要求,分期分批选派业务骨干进行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提升能力水平,做“明白型”干部。要落实防错容错纠错、激励关怀、考评和澄清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注重在疫情防控、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征地拆迁等实践中识别、考察干部,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