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总书记!请您再来洱海畔看看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04:54: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总书记再来看一看!”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李德昌家“做客”,称赞老李的白族小院,“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那是我最激动的一天,也是最幸福的一天。”5年来,李德昌每每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心里都甜甜的。

  暖冬时节,记者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古生村,站在总书记当年眺望洱海的地方,眼前霞光潋滟、碧波万顷,令人心旷神怡。往前走不到30米,便踏进“乡愁小院”,见到了李德昌。

  这位皮肤黝黑的白族汉子热情好客,一如第一次见面时那样照旧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烹上热茶,打开“话匣子”,慢慢向记者讲述这5年来的生活。

  “小院一点也没有变化,只是院里的几株树长高了、也长粗了。”这是记者第四次来到“乡愁小院”,诚如李德昌所言,一切一如从前,那张藤桌椅摆在原位,那块白族扎染桌布依旧铺着,时间似乎只在草木上留下了痕迹。

  李德昌握着记者的手说,想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老李守住了乡愁!

洱海风貌

乡愁小院

  李德昌的“乡愁小院”推开门就能看见洱海畔美丽的风景。

  白族风格的小院,白墙灰瓦、满院花草,宛如一幅水墨画,这是老李家“祖传”的院子,保留着上一辈的老样子。

  “白族群众安土重迁,尤其看重盖房子。”李德昌说,我们就是想通过白族特色民居把白族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把我们的这份乡愁让子子孙孙记住。

日出光影映照出渔民的乡愁

清澈的洱海上红嘴鸥悠然地晒着太阳

  5年前总书记与自己话乡愁的那一幕始终萦绕在李德昌的心头,乡愁到底是什么?

  菜香、水甘、乡音……在李德昌看来,这些都是乡愁,当然更重要的是洱海的清水、水里的游鱼、鱼儿藏身的海菜花。

  李德昌说,如果洱海变脏了,那乡愁便无从谈起。因此老李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洱海边走一走,看着洱海的水一天比一天更清了,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李德昌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镌刻在院石上,希望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自家小院中感受到乡愁,追忆起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保护好洱海、保护好庭院,这是我们的责任。守望乡愁,就是再苦再累都值得。”5年来,李德昌一直用心守护“乡愁小院”,把这份浓浓的乡愁传递给更多人。

推门即见洱海就是大理人的乡愁

喜洲粑粑或许是在外大理人的乡愁

  李德昌说,“乡愁小院”最多时候曾在一天内就迎来了4000多位游客,甚至是国外代表团都专门来此寻找乡愁。

  在小院采访时,记者还巧遇了专门从成都来大理旅游的杨玉珂。“我不是第一次来古生村了,这次带着老母亲特意来看看‘乡愁小院’。”杨玉珂看着坐在藤椅上的老太太,连忙拍了一张照片,直叹,“有味道、有味道”。

  “‘乡愁’是古生村的名片。”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古生村5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并将继续做下去。

  何桥坤告诉记者,现在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会特别自豪地说自己是“古生人”。“有的年轻人还会回村盖房子,盖的都是白族风格,就和‘乡愁小院’一样。”

  今天,古生村的每一位村民都坚信,未来的古生一定会是生态环保优先、传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幸福家园,是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

  云南网记者 杨萍 李星佺 赵黎浩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