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摘帽”之后攻坚不辍——云南政协委员建言脱贫成果巩固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6日 10:25:36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摘帽”之后攻坚不辍——政协委员建言脱贫成果巩固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有7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1.7%下降到5.39%,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云南除了啃好剩余的“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果与攻坚拔寨同等重要。

  近日,省政协召开“脱贫摘帽的成果巩固”民主监督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省级有关部门一道,就巩固云南省脱贫摘帽成果进行了深入协商议政。

  把脉问题根结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久前,一条“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没想到的是,这些看似骂人的大白话不仅没被诟病,反而好评如潮。究其原因,就在于说出了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内在动力不足给巩固脱贫成果增添了阻力,外在支撑不够加大了脱贫成果巩固的难度。

  “一些贫困户自身有一定劳动力,但长年依赖政府保障政策,怕吃苦、怕受累,‘等靠要’思想严重。”在省政协常委、曲靖市政协主席朱德光看来,贫困群众既是对象,更是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成果也终究要靠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来巩固。

  “虽然脱贫摘帽了,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成果巩固仍任重道远。”省政协常委、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能有“松口劲”“歇歇脚”的思想,更不能有公示宣布摘帽等同于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的想法,需要久久为功。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宝华近来对2018年脱贫摘帽县经济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48个摘帽县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态势呈现出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强、整体经济增速较慢两个显著特点。

  “云南48个摘帽县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不强有诸多原因,但关键是生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且缺乏稳定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郑宝华指出,尤其是部分县乡村为如期脱贫摘帽在产业项目发展缺少长期规划和布局,追求短期效益,使得贫困人口暂时达到甚至超过脱贫标准。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61975个,其中带贫合作社1.66万个,仅占26.8%。

  脱贫基础不牢让返贫风险加剧,而就业稳定性差、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多、因病返贫情况明显、未脱贫人口进一步向“病、残、孤、老、灾”集中等问题,让返贫隐患加重。

  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监察中心二级经理刘湘云指出,当前很多地方社保、教育、医疗等待遇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生活习惯难以融入新的居住群体和社区等问题。

  “过去各地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效果不理想,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了‘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去不好’等担忧顾虑。”省政协委员、元阳县政协主席彭凤玲说。

  开出剂剂“良方”

  摘帽退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才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委员们认为,巩固脱贫成果“人努力”才是根本,只有脱贫者“精神脱贫”,才能从一点一滴“小变化”最终积累成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省政协委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罗进忠对此建议,要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打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优质‘外部资源’要与地方农村‘内部资源’合作,着眼于脱贫群众实现自我‘投资’,真正与贫困户形成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从更多的外部‘使劲’到更强的内外合力,以更好的推进模式促使贫困地区产业迈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征程。”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迎如是说。

  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郑宝华所长的认同。“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激活全要素生产力,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郑宝华建议。

  在委员们看来,对于刚走出贫困的地区与家庭来讲,发展元气仍然不足、发展能力根基脆弱,必须尽快提升其发展能力,只有加大综合扶持力度才能帮助脱贫者顺利度过起步发展的“脆弱期”。

  民建云南省委副主委、省审计厅副厅长苏莉提出,要区分脱贫目标“底线”标准与行业发展“高线”标准的差别,推动脱贫攻坚项目从“建”转向“管”,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脱贫类项目需求。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跟踪制度,及时了解脱贫地区、家庭能否站得住、走得稳。”李银峰建议,要确保驻村扶贫工作队队伍不撤,驻村力量只加强不削弱,特别是到村到户到人的扶持措施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防止“运动式”脱贫。

  同时,针对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返贫的问题,委员们建议,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医疗基础“短板”,多渠道、多层次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推动医卫人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精准对接各贫困县脱贫保险需求,为贫困户提供包括自然灾害救助、意外事故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救助以及脱贫后返贫救助等基本保障。(记者 张潇予)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