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话自贸试验区创新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30日挂牌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纷纷入驻昆明、德宏、红河片区,实现良好开局。近日,记者就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创新、营商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云南)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凤梅。
问:如何理解自贸试验区是一块“试验田”?
答: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2013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了明确、深刻的阐述。自贸试验区是中央从更好应对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规则变化与挑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角度出发而设立的一块“试验田”,要求我们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有好的收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既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云南发展难得的一次战略机遇。
问:“创新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是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云南可以进行哪些尝试?
答:一是探索沿边地区“首创”经验。通过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快发展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电商。二是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问:云南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将努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旗舰项目,请问哪些领域、哪些项目和措施具有示范作用?
答:在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方面,提出与周边国家推动实施“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一地两检、双边互认”通关模式等;在与周边国家机动车牌和驾驶证互认方面,简化临时入境车辆牌照手续,允许外国运输车辆进入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在建设沿边资源储备基地方面,提出支持建设成品油与天然气储备库。试点牛肉、天然橡胶等产品储备制度改革,支持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建立大宗产品储备基地;在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旅游合作机制,支持打通连接多国的边境旅游环线,推出自驾游等跨境旅游产品,鼓励设立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问: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升营商环境?
答:一是推进行政管理职能与流程优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突出“照后减证”;调整完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内容和方式;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标准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功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实施“先建后验”管理模式。二是优化外籍及港澳台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将有关外籍及港澳台人才省级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探索开展职业资格互认,允许外籍及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自贸试验区就业,允许在中国高校毕业的优秀留学生在自贸试验区就业和创业;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设澜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三是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配合做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工作。
问: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如何对内开放?
答:一是引导国内企业以云南为根据地“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开展劳务承包、工程建设、对外贸易等,借力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联动发展。二是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增强开放协同叠加效应。三是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寻找契合点,争取联动发展。
问: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
答:一是创新难度大。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则意味着要打破和改进旧有体制机制。二是基础条件限制。自贸试验区的区域面积有限,有的片区经济基础、产业配套薄弱。三是改革创新措施系统集成不够。第一,统筹推动。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有效衔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二,对标国际。要更加注重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一视同仁,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第三,总结经验。自贸试验区所有的规则、改革举措都必须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做。(记者 李恒强 刘子语 储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