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编织彝乡孩子绚烂的梦,照亮夸萼山学子的前程,陆利增始终坚守着这颗教书育人的初心,在云南鹤庆县最贫困的山区一干就是三十余载。在老师和村民的眼中,他像山竹一样虚怀若谷,质朴而又挺拔,不惜余力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初心不改,光荣的育人使命
1988年7月,陆利增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六合彝族乡和乐小学。低矮的教室,纸糊的窗户,一盏煤油灯,人畜共饮的泥塘水,他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走上了民族教育的征途。而后的8年时间,他先后在大尤龙教学点教过复式班,在乡中心小学教过五、六年级。1998年3月,他被选拔到到六合中学任教,并主要承担毕业班班主任及语文、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时至今日,担任过27年的班主任,送走了17个初中毕业班,坚守教学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砥砺前行。
2003年,陆利增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调到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区学校,是去是留?他也曾动摇过,然而回想自己求学之路的艰辛,以及看到孩子们淳朴可爱的笑脸,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并发誓:今生今世,初心不改,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无私奉献,学生的守护神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时间回溯到1998年10月7日,妻子临产,陆利增理应照料,然而为了不耽误学生,他一直没有请假,星期六回到家才得知妻子难产失血过多差点失去生命。看到襁褓中瘦弱的女儿及面无血色的妻子,他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007年5月,陆利增患了面神经炎,导致面部瘫痪,眼睛不能闭合,嘴巴歪朝一边,说话十分吃力。因想到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他只请了一天假,开了一些药物后匆匆赶回学校,直到中考结束。送走学生,他才安心到医院住院治疗,然而因耽误时机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2016年4月,为了动员家住应星渡村的学生子某某回校,陆利增曾三次走了十多公里泥泞山路登门家访,然而,毫无收效。过了几天后,他又一次踏上家访之路,突然窜出的几条恶狗险将其咬伤。所幸,学生子某某被陆利增的真情所打动,当晚,简单地收拾行李后,便高高兴兴地随老师回到学校。
不停奔跑,做乡村教育的“摆渡人”
“特别是当初三班主任的这些年,我每年都承担起至少一个班语文、两个班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陆利增说,自己三百六十五天带着学生奔跑在中考复习的路上,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蓦然回首,他认为,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995年被大理州教育局评为“寄宿制高小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大理州“优秀教师”;2007至2012学年两度被评为“鹤庆县中小学名师”;2018年被评为大理州“优秀教育工作者”;201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面对年迈的双亲和日益憔悴的妻子,陆利增只能默默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陆利增将用一生来履行铮铮誓言,做好乡村教育的“摆渡人”。
云南网记者 熊强 通讯员 方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