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刚满19岁的李协鼎便与梅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到1995年,他下岗回到农村,当时全县的梅果产业处于低迷时期,成片的梅树被砍掉,看到这些他既难过又痛心。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用1.6万元下岗金创办了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决心拯救全县的梅果产业,带领山区群众摆脱贫困。
为了动员更多群众种树,从2000年起,李协鼎和三个儿媳妇亲身示范教村民制作雕梅工艺和水泡梅加工技术,这是他家的祖传技艺,并帮学会了的村民每家建起一个小作坊。有了卖鲜果和雕梅两笔收入,村民种梅树的劲头更足了!从1995年到2019年的24年间,他们带领村民在松鹤村种下170多万株梅树,面积达3.5万亩,实现人均拥有梅树11亩550株。
靠着这棵“摇钱树”,2019年松鹤村梅子年产量达5200多吨,收入达2800多万元。全村80%的农户都盖起了新房,有100多辆私家车,34户建档立卡户12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持续巩固提升。同时,村民们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蜂等林下“五味”经济,集体经济近年突破了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以松鹤村为样板的基础上,李协鼎将梅果产业的扶贫机制推广到全县,引导、带动全县广大群众建成15.8万亩的优质梅果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核桃、木瓜80多万亩;引导带动5万多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万余人。
“梅果是我的心,梅农果农是我的肝!”企业创建24年来,由李协鼎出资500多万元,解决了多个贫困村的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等问题。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挂钩帮扶乔后镇,出资115万元直接帮助特别困难的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扶贫车间,安排解决485名长期员工和500多名季节性劳动力。
同时,还建立“洱宝育才基金”资助洱源二中20万元,用于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资助5名大学生和2名中学生,每人每月给予他们生活费500元,直至大学毕业。
扶贫济困,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4年来,我履行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与贫困山区群众风雨同舟。未来,我将继续挥洒汗水,尽心竭力谱写山水美乡亲富的壮丽篇章。”李协鼎说。
云南网记者 田静 张寅 胡晓蓉 李熙临 包涛 姬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