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这些有机蔬菜真新鲜,叶片上还带着露水,吃着爽口,煮出来软糯,是小时候的味道。”峨山菜园丽景小区实体店内,各种时鲜蔬菜琳琅满目,每天前来抢新的市民络绎不绝。正在购买食材市民罗瑞雪作为常客,她告诉记者,峨山菜园店内的食材都是当天从种植基地采来的,并经过员工分拣,检测报告都通过公示板公开。她最常购买的是大龙潭乡的生态猪肉、小街街道的林下土鸡、河外村的番茄。
实体店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市民第一时间买到直采菜地提供的应季蔬菜。还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峨山菜园App”或峨山菜园微信公众号订购各类食材。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这些优质的食材产自哪里,为什么口感如此与众不同?20日一大早,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之玉溪篇”的记者采访团走进“峨山菜园”,来到与实体店相距23公里的金凤菜园。这里生机盎然,标准化栽培的时鲜蔬菜每天都是采收季。沉甸甸的本土品种蕃茄压弯了枝条,特别是满地红艳艳的水果蕃茄令人赏心悦目,诱惑舌尖。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如今,“峨山菜园”成为全省第一家线上线下全场景,有可追溯体系的农产品新零售平台。新零售:就是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将线上、线下的人、货、场三要素重组构成“商品通、会员通、支付通”的全新商业形态。
有一种番茄叫做“初恋”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件大事。玉溪市女企业家柴金凤想在峨山彝族自治县广袤大地上建一个集牲畜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中心,组织当地农民科学养种,生产绿色有机的农副产品,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食材。
柴金凤的初心与峨山县领导班子的构思不谋而合。很快,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成立了峨山红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峨山菜园”为品牌,集峨山千万农民之力打造以蔬菜水果及养殖业为主的绿色产品。
“峨山菜园”自2018年7月运营以来,依靠直采地生产市场需求的蔬菜、水产、家禽等特色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目前,该项目已成为该县打好“绿色食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峨山菜园”的民生工程大道也越走越宽阔。
来到风窝育苗工场,仅上半年就提供优质壮苗10万株以及大棚基质水上无土栽培的辣椒、蕃茄等各类蔬菜。
“水培的番茄什么味道?”记者们不禁好奇,来到番茄基地,就像走进花园一样,布局有序、色彩鲜艳。峨山县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方天光指着一大一小两个西红柿说:“我们管这个大个子叫牛排西红柿,小个子叫做初恋。”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大番茄个头较大,估计足有一斤那么重;小番茄红彤彤的,捧在手里像捧着一颗爱心,“初恋”’这个名字很贴切。“尝尝看,是不是有‘初恋’的味道?”方天光接着说,这里的西红柿“沙瓢”,香甜可口,饱满多汁,酸甜的味道特别适合在口渴的时候洗几个生吃,厚实的滋味在唇齿间难以忘怀,带给初恋般的感受。
峨山红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罗波介绍说:“这个就是新的无土栽培,我们种的这个品种“初恋”,口感好、安全,并且营养均衡;再来看这个叫“牛排”的西红柿,像这种一个有一斤重,一家人都吃不完,。”
罗波介绍,基质栽培方式是在槽里供给营养液体,植物通过这些来吸收均衡的营养,露天普通西红柿亩产5至6吨。基质栽培可达30吨,相当于露天的6倍左右。自然熟,才够味,番茄从基质中获取了足够多的营养和微量元素,所以西红柿能长得更强壮,自身有能力抵御病虫害,也就免了打药除虫的步骤。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有一种蔬菜叫做“峨山菜园”
为什么这些蔬菜口感如此与众不同?其实这些秘密都藏在“峨山菜园”的种植直采基地里。
以位于峨山县岔河乡凤窝村的直采基地金凤菜园为例,这里远离工业园区,气候温暖、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6℃,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除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基地食材的栽培方式也是独具一格。
凤窝育苗工场技术员罗天龙正在倒腾一堆“土”,他向记者解释:“这个是我们专门用来育苗的基质,我们正在做前期的消毒处理,接着明天就要开始用这个来育苗、翻种、播种。”
据悉,今年入夏以来,“峨山菜园”抓住有利时期,做好育苗工作,配合金凤基地智能大棚新项目运行,一次性提供上万株优质番茄壮苗。2018年,峨山红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岔河乡菊花村70多亩土地,按照绿色蔬菜标准生产,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蔬菜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各类菜品的生长周期,比常规蔬菜缩短15天左右,土地的产出成倍增加。
投资160多万元、占地40亩的金凤菜园智能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第一批无土栽培的菜苗于7月上旬进棚,集科研示范、农业观光、宣传推广为一体的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将开启转化创新成果新篇。
“峨山菜园”还建立了有机绿色农产品新零售平台和体系,在农产品种养过程中依标准种养,可追溯,按种养面积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全程动态监控;农产品进入平台的第一步,就是检验检疫环节,对所有将进入平台的农产品进行相关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激素进行检测。只要相关检测超标的,一票否决,绝对不能进入平台。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在与峨山菜园签订了合作协议的29家种养大户中,先期对几家种养大户安装了20多个摄像头。
峨山红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柴金凤介绍,:“下一步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希望政府领导给予我们的果蔬交易市场建立起来,带动我们峨山千千万万农户的创收,我们也有决心把这个绿色品牌面向全国、走出国门,我相信有机绿色品牌会走得很远,发展得很好。”
柴金凤表示,2019年“峨山菜园”计划发展5000多亩绿色有机直采基地,预计实现产值6000万元至7000万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民企力量。
有一种生活叫做“峨山菜园App”
峨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鲁春红说:“近年来,峨山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省、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做好高原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峨山绿色食品产业,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柴金凤发挥企业人才资金优势,带动农户共同走“峨山菜园”多种农村农业经济的市场发展之路,依托公司全方位组织农民实现在生产中共同富裕。在搭上“峨山菜园”快车奔小康的路上,峨山千万农民看着丰收的西红柿、花菜等,心中暗暗高兴。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峨山菜园”除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也让峨山农户实现了收入的增加。通过“土地流转+打工”的方式,“峨山菜园”里的农户们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在金凤菜园里,农户普翠兰将家里的一亩地以2400元一年的价格租出,自己也就地打工,工资为每天80元,收入明显比以前增多了。
据悉,目前峨山菜园甄选确定了22个直采基地,与近20户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农业合作社签订框架协议;同25家农户签订合同的育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除了峨山菜园实体店,中心城区的市民可通过“峨山菜园App”或峨山菜园微信公众号订购各类食材。
峨山菜园。记者 陈飞 摄
“峨山菜园”APP是整个销售平台体系的核心,在订购报价、在线支付、物流跟踪、退货管理、订单评价等方面创造了全新的消费模式,推动了农产品生产、物流、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工作人员会将应季绿色菜品通过原样拍照传入App,提供当天供给菜品信息,分拣包装后由第三方快运公司直送客户手中,而公司也会通过APP服务平台,科学指导种植养殖业的规模和消售,保障了各方的利益。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党晓培 罗宗伟 贾云巍 杨萍 浦美玲 普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