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政协之窗 >> 正文
做强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群众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6日 12:56:02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至:

  原标题:做强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群众

  日前,昭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明确了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100万亩,确保种植规模达36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65亿元。

  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与昭通市政协的积极助推密不可分。

  优势:贫困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

  一直以来,昭通市政协关注竹产业的发展,积极深入调研,开展单月协商,为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竹产业建真言、献良策。

  昭通市政协主席成联远说,竹产业是昭通市确定的“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绥江、水富、威信和永善等北部8县(市)57个乡镇448个贫困村,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3万户16.6万人。

  竹产业的发展,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让其在思想上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使真正贫困人口成为扶贫主体,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

  两三米高的巨黄竹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吸引着行人的目光。沿着金沙江右岸前进,记者来到了永善县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覆盖周边9个乡镇、51个贫困村的“扶贫车间”。

  在昭通北部,大部分农民以竹为业,以笋生财,吃上了“生态饭”。家住永善县细沙乡阳堡村3组的村民董显美,属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就是竹产业的受惠者之一。董显美从一名普通工人到“车间能手”,月工资均在5000元以上。同时,她家还加入了合作社,家里的几亩地也种上了方竹,全部投产后,竹笋又可以卖到公司里,达到双丰收。

  昭通栽竹、用竹具有悠久的历史,竹资源一直是昭通北部8县(市)重要的“山货”,是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从吃笋到卖笋,从房前屋后栽竹到建房生产用竹、从竹编竹制日用品到竹工艺品,竹已渗透到农村的方方面面,竹文化早已根植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中。

  如今,竹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如一根毛竹价值仅20元,它可加工成5个竹键盘、20个竹鼠标,价值可达1200元;一根筇竹价值仅5元,加工成筇竹拐杖,价值可达150元或更高,效益比原来提高了数十倍。

  困惑:生产效益低 科技支撑弱

  但是,目前,昭通市竹产业发展还存在资源家底不清、规划编制滞后、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大部分国有和集体天然笋山普遍存在缺管、失管问题,长期掠夺式采笋,导致资源严重退化,产笋量越来越低;群众自有的笋用林也存在重采轻管、只采不管的现象,材用林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开发利用项目缺乏,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一位参加调研的昭通市政协委员如是说。

  “老办法不适应,新技术不掌握。在竹笋加工方面,仍然是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科技支撑不足,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参加调研的省政协委员、昭通市政协副主席胡建普认为。

  昭通市政协调研组发现,竹产业开工不足,“三品一标”认证困难,没有形成与市场匹配的昭通竹产业品牌效应,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市场影响力。此外,各企业普遍反映,因难以获得银行短期贷款,筹措收购资金十分困难。

  同时,因竹类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建设初期,而竹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合作社尚在探索有效的建设运营模式,目前对农户的覆盖程度还不高,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还有待加强。

  “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日常管理难,竹材、竹笋、种苗、肥料的运输难,培育管理不方便,出现了竹农不愿管和不愿卖的情况,致使许多竹山长期处于半荒芜状态。”胡建普说。

  据了解,由于竹材采伐人工及运输成本过高,竹农积极性受到影响,竹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回应:形成合力 共同做大做强

  如何确保竹产业健康发展?昭通市政协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次全市竹类资源专项调查,制定系统、科学的调查方案,真正盘清家底,为竹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各县(市)结合市级竹产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编制实施规划,制定工作措施,促进竹基地向适宜区域集中,竹类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品牌效应向市场扩散。

  成联远说,竹产业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借鉴“烟草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发展一个产业、组建一班人马、制定一套措施、配套一批资金”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对一产、二产、三产进行系统谋划,统筹竹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

  经过调研,昭通市政协认为,要加快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打造好昭通乌蒙山筇竹品牌,加强对竹产业发展的督查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办法,避免脱离实际,造成资源浪费,更要防止“数字造林”。

  昭通市政协建议,要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竹产业发展环境,建立资金保障机制,重视科技支撑和引领,建立完善竹产业科研体系和种苗繁育基地,支持鼓励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竹资源培育技术推广应用体系,重视典型引路,学习外地先进的竹产业发展经验,提高竹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营造好政府引导推动,群众积极广泛参与的氛围,实现政府与群众“双向发力”,避免“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对于昭通市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表示,昭通市委、市政府与各竹产业企业要理清思路、细化措施,打出一整套推动竹产业做强做大的组合拳,妥善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党委、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老百姓怎么参与,金融部门支持什么,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做大做强竹产业。(记者 李芳 通讯员 熊国发 郑祖洪)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