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寻甸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2日 07:33:48  来源: 昆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昆明寻甸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70年砥砺奋进,70年谱写辉煌。

  日前,在昆明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马郡介绍了寻甸70年来与祖国同行、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和全县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和谐发展的新景象。

  各族人民团结奋进

  1935年4月30日,朱德总司令命令红军宣传队在寻甸柯渡镇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标语后,民族团结平等的思想就深深扎根在寻甸各族群众心中。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各族人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出了民族团结硕果,先后于1994年、1999年、2009年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寻甸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运动,全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是1979年自治县成立之初4000万元的22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9亿元,是1979年356万元的174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9年的72.3:6.3:21.4,调整为2018年的28.4:25.8:45.8,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全市率先退出贫困县行列。可以说寻甸县域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一穷二白”到跨越发展的“华丽转身”。

  城乡面貌美丽蝶变

  宜居新城建设成效明显,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寻甸从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拓展到了6.57平方公里,形成“一轴(城市中央金轴)、双心(综合服务中心、老城商业文化中心)、两带(前进河滨水休闲带、兔耳河滨水休闲带)、五组团(综合服务组团、老城民族特色组团、门户商贸组团、北部休闲度假组团、南部田园风光组团)”的功能结构。

  宽阔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主干路网布局。广场、绿地、休闲娱乐等设施从无到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5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成了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如今的寻甸县城,道路宽了、城市绿了、夜色美了、街区亮了,焕发着勃勃生机。特色集镇开发步伐加快,形成了“一主、三次、多点”的集镇发展格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旧貌换新颜,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住进了安全稳固的房子,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数字电视,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3809.76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83.8%,“三纵三横三环八射”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干线大动脉更加畅通,支线微循环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极大改善

  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寻甸样板。以“零容忍”态度处置环境违法案件,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源区保护治理,牛栏江、清水海水质稳定达标。大力支持滇池治理和昆明主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两引工程”实施以来,牛栏江累计向滇池补水30.4亿立方米,清水海累计向昆明主城区供水5.41亿立方米。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330.09平方公里、限养区264.05平方公里。深入落实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实施“一河一策”,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封山育林4.63万亩、石漠化治理7.78万亩,人工造林9.66万亩,退耕还林5.9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47%。严守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21.6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0.11%。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寻甸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018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646元、9072元;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3.51%,全市排名第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全市率先脱贫出列,成功摘掉“穷帽子”,创造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脱贫攻坚精神,并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4年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889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9%;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中国成立以来寻甸县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党的民族政策无比优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寻甸县才会有繁荣和谐进步的今天,才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展望寻甸的发展未来,寻甸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断挖掘绿色发展潜能,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总量做大与质量提升并举、一、二、三产高效联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深度融合,打造昆明绿色经济发展区;积极抢抓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机遇,建设滇川、滇渝旅游经济走廊的驿站,做活叫响“昆明北郊、梦中寻甸”“春城草原、红色故里”“大美寻甸”等旅游形象,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牛栏江、清水海、黑颈鹤保护区的生态涵养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生态涵养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突出县城龙头和中心集镇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城乡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竞争力、影响力,构建科学合理、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答记者问

  记者问:寻甸县2017年在昆明市率先脱贫摘帽,并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请问马县长,寻甸县的脱贫攻坚有哪些成功做法? 

  马郡:自脱贫攻坚以来,寻甸县立足“老少边穷”的县情,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贫困发起总攻。到2017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63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5%,于2018年9月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成为昆明市首家脱贫出列的县,并荣获2018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扶持谁”,精准落实帮扶对象。一是严把入口关,精准识别。2014年,根据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要求,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先后3次“回头看”,全县贫困人口识别更加精准。二是严把程序关,精准管理。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三是严把出口关,精准退出。以家庭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进村入户采集信息,经“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进行脱贫销号。

  ●二、围绕“谁来扶”,精准落实责任主体。一是高位统筹,系统指挥。强化作战思维,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12个行业分指挥部,将1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6个战区,实行分指挥部和战区指挥部“双线”负责,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二是党建先行、提振精神。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工程,带动帮扶贫困户通过勤劳增收实现脱贫目标。三是力量下沉,一线攻坚。扎实开展“走基层、深调研、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三深入”“万人进村入户”“六补一确保”等专项行动,47名县级领导、896名驻村队员、1800名包村干部、11627名帮扶责任人全员参战,到一线攻坚,一线帮扶。

  ●三、围绕“怎么扶”,精准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并完成23个易地搬迁点、13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点建设,完成50582户农房改造或新建,实现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基础设施明显增强。全县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83.8%、通达率达100%。行政村10千伏以上动力电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及所在地学校和卫生室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开展村庄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五堆”整治、河道沟塘清洁,做到家家都扫门前路、户户都清垃圾堆。四是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大力发展烟、薯、菜、畜、禽等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村有1至2个主导产业,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30500户,户均增收1850元以上。五是社会保障明显夯实。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员免费参保,享受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医疗兜底和大额费用特别救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出现大额自付资金。六是干群关系显著凝聚。在脱贫攻坚期间,县“四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分片督战、县级领导率队作战、干部群众全员参战,形成党政抓统筹、干部齐上阵、群众共参与、社会广聚力的决战格局。全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干部作风变“慵、懒、散”为“勤、快、实”,创造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没有终点。摘帽后,寻甸县没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继续以提升脱贫质量为重点,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持久战。

  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做到力度不减。保持“1+12+16”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继续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建立返贫预警长效机制,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一手抓已脱贫户巩固提升,确保巩固脱贫成效工作力度不减;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做到政策不变。重点聚焦“六个精准”,继续严格落实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健康救助、就业扶贫、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等“七个一批”政策措施,确保建档立卡户享受扶贫政策不变;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做到队伍不散。坚持领导力量不变、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压实领导包乡、单位挂村、干部联户的帮扶责任,选派县级单位77家,帮扶干部4352人,派驻驻村队员219人,帮扶贫困户12683户;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做好巩固不松。制定涵盖16个乡镇(街道)、175个行政村、1577个自然村的《寻甸县脱贫攻坚项目库2018—2020》,做到一村一套后续巩固方案、一村一批巩固扶持项目、一户一个后续帮扶措施。(记者 任翊翔)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