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对外开放 >> 正文
【澜湄合作 一江情·一家亲】情牵云南“湄”美与共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9日 10:19:0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澜湄合作 一江情·一家亲】情牵云南“湄”美与共

  尝试纸刻

  体验“云咖”

  互相交流

  7月22日至28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3期澜沧江—湄公河国家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培训在云南举行。本次培训共有来自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的16位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参加,培训主题是“体验云南美”。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与云报集团记者一起感受了云南的自然和人文魅力,共绘澜湄合作美美与共的美好蓝图。

  彩云之美 令人惊叹

  “哇!”7月24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安宁金色螳螂川。看到车窗外成片的金色向日葵,大家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叹。

  一下车,学员们便迫不及待地奔向花海,感受自然气息。“螳螂川面积有多大?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景观?”在尽情游览之余,大家连连发问。

  老挝《万象时报》专题编辑部主任潘亚辛·塔马翁撒拍下了不少游人享受花海美景的照片。“人与自然和谐,让安宁宜居、美好。”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把云南的生态故事讲给老挝读者。

  对于泰国民众联络厅公共关系处8区北碧府国家广播电台大众传播员曼妮娅·玛松博来说,云南美好生态的“味道”还浓缩在云南咖啡里。

  在与爱伲集团相关负责人的交流活动中,曼妮娅·玛松博不仅品尝了咖啡,还邀请咖啡师指导自己冲泡咖啡:“泰国人很喜欢喝咖啡。听了刚才的讲解我了解到,这一杯咖啡体现了云南咖啡的绿色品质。我希望东南亚的消费者有机会能品尝、喜欢上云南咖啡!”

  听到爱伲集团已开展咖啡主题的旅游,学员们很感兴趣。他们说,自己的国家也在发展养生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如何发挥好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澜湄流域各国可以相互学习。

  在禄丰恐龙谷,自然、历史、现代科技的结合让人“穿越时空”。学员们对“云南美”的多样性,赞叹不已。

  文明百花园 互鉴群芳艳

  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6国,澜湄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表示,澜湄各国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互学互鉴将让各国的未来发展充满勃勃生机。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大众媒体司技术员坎奋·琅西达赛,在官渡古镇看滇剧和花灯表演看得津津有味。他说,这次来云南他看到了云南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挝也在积极保护非遗文化,双方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这里很多藏品都会让我们想起柬埔寨博物馆里的藏品,因为它们无论外形还是用途都有相似之处,这让我们倍感亲切。”在云南省博物馆和官渡古镇,柬埔寨新闻部国际与国内新闻局办公室副主任恒·国索和柬埔寨新闻部视听与新闻总局国内外记者协调处办公室主任萨姆·韦伯开心地说道。萨姆·韦伯说,澜湄各国交流历史文化,能增进相互理解,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多交流,我们才能共同进步。”看到各国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对乌铜走银技艺很感兴趣,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传承人金永才高兴地说。他的作品曾到过不少南亚、东南亚国家展示、销售,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手工艺各有特点,他希望共同交流,让传统手工艺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除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现代城市的文明之美也引人关注。

  太阳能智慧路灯装着蓝牙连接口和充电口;智慧救助箱的心脏除颤工具箱以备不时之需;“文明收集站”号召市民一起做城市的环保卫士;社区活动中心、公园广场上,体育运动、广场舞、暑期安全教育让老人、孩子各得其乐。安宁市金方街道晓塘社区呈现的“安宁模式”让各国学员们眼前一亮。

  “组织这些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潘亚辛·塔马翁撒迫不及待地探寻安宁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秘密。“完善社区的功能,细节化的文化服务措施,目的是让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成为永恒的动力,为下一代的成长孕育环境。”金方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志敏的回答让潘亚辛·塔马翁撒连连点头。

  “‘绿色’‘健康’‘文明’是安宁发展的代名词,‘安宁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缅甸宣传部宣传与公共关系局科室主任杜素乌娜奥也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得:“文化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爱安宁,我喜欢晓塘社区。”缅甸记者协会副秘书长、缅甸未来之星网络新媒体总编辑扎亚邈开在晓塘社区体验了剪纸,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上,他写下了最真实的心声。扎亚邈开还分享了一个让他“心动”的细节。在过马路时,行驶的车辆总会主动停车为行人让路。他感动地说,这是安宁的文明缩影,也是中国文明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中国的发展经验。

  缘分一道桥 媒体心连心

  缅甸曼德勒新闻期刊责任编辑巴乌来云南已经不下5次。他说,虽然对云南已经很熟悉,但每次来云南都让他有新的感受。

  巴乌说,近年来缅甸的西瓜、芒果等水果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这体现出两国的交流合作已经深入到彼此的日常生活中。整个澜湄区域的合作也是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为了推动本区域的进步,更需要媒体做好其中的沟通桥梁。

  7月31日,潘亚辛·塔马翁撒从微信上发来老挝《万象时报》对此次培训的报道。他说,通过老挝和中国媒体的通力合作,中老铁路项目、中老贸易及旅游合作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认可。例如《万象时报》与云报集团合作的《中国·云南》新闻专刊已搭建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澜湄媒体友谊之桥。参加此次培训时,他特别带来了《万象时报》对2019年老中旅游年的特别报道。他说,希望与云南加强旅游领域的报道合作,让双方人民越走越亲、越走越近。

  “桥”是各国学员在谈到媒体对澜湄合作的作用时总会提到的关键词。泰国民众联络厅公共关系处4区达府夜速县国家广播电台高级传播员格娣撒·丽查披塔雅腊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应赋予媒体之桥新的内容。“我在电台工作,这次拍了很多短视频,准备在我们的‘脸书’账号推送。云报集团以报纸为基础,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媒体技术。”他以自己举例说明了媒体融合给澜湄媒体合作带来的新变化。他说,此次培训的视频拍摄、微信公众号、H5页面制作等新媒体课程让他收获良多,希望澜湄各国媒体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让澜湄友好深入人心。

  “我们会向柬埔寨人民传递这次在云南收获的惊喜和快乐。希望多多开展澜湄新闻媒体交流学习,传播更多有意义的声音,进一步促进澜湄合作稳步向前发展。”结业回国之际,恒·国索说道。

  “媒体的宣传有利于推动澜湄国家的合作,有利于澜湄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通过媒体的宣传和介绍,让澜湄各国的朋友对澜湄合作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支持和认同澜湄合作。”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大众媒体司媒体产品监管处处长派奔·皮拉通真诚地说:“真期待下一期的培训,我们会再派新闻官员和记者来云南!”

  “命运的无形之手将我们牵到这里,我想这一定是一个特别的缘分。”泰国民众联络厅公共关系处高级传播员希丽帕·巴桑动情地说,希望云南成为澜湄各国媒体合作的一个中心,“当说起中国,应当想到云南;当说起澜沧江—湄公河,应该想到云南。”(记者 刘子语 王欢 姚程程 李吒 张莹琳 蔡梦 文 李文君 陈创业 图)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